2007年12月1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蓝福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1月30日晚上,马山县古零镇四黄村请县总工会“三月三”艺术团来演出,举行宣传十七大、庆丰收联欢晚会。当晚,家家户户宾朋满座,观众近2000人,大人、小孩不断上台向演员献花。该屯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还上台唱山歌,弄钻村、杨圩村一些青年也上台演唱节目,比往年请道公、师公来打斋调、拜土地庙庆丰收还热闹。群众高兴地说:“在家门口也能看到真人电视,真过瘾!”

  “三月三”艺术团是一个民间艺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文艺团体。团长覃乃明从小就受曾在中央交响乐团任首席指挥的舅父钟义良的影响和感染,虽年已过半百,仍爱好文艺,早晚在家,常翻开舅父创作的经典名曲练二胡。悠扬的二胡声,从他家传出,引来许多艺人及爱好者。他们不但参加练奏,而且还就《二胡学习100问》一书,展开学习和热烈的讨论。西华街77岁退休老人廖琴华的儿子廖琨铭是广西群众艺术馆馆长,他知道父亲练琴后,就鼓励父亲邀约琴友们组织起来,建个阵地,乐享天年。去年3月30日晚,廖老向大家提出了这个建议,由于志趣相投,大家一拍即合,决定成立艺术团,名称就用当天日子叫“三月三”,以资纪念,并推选覃乃明为团长。

  可是,要成立艺术团,谈何容易。经费哪里来,有关部门哪个承认?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中,有的说:“我们自学自奏自乐,还要谁来承认不承认。”有的说:“我们吃自家的饭菜,带自己的乐器来,还要什么钱?”最后确定“三月三”艺术团的组团大政方针是:自带乐器,自愿参加,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不计报酬,艰苦创业。

  消息传出,原有乐器的自带乐器来参加,旧了就买新的,一把二胡1800元,一把小提琴2500元,一把古筝1700元,一部数码相机6000多元都在所不惜。甚至不会玩乐器也没有钱买的人也说,我会配灯光,会修音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我参加就行了。于是队伍一天天壮大,达到30多人,其中年纪最大的77岁,最小的16岁,演唱、独唱、拉二胡、吹笛子的各种各样人才都有。角色由各人自己挑选,演员之外的照相师、灯光、音响师也都有了,加上借垫添置的总值25000元的乐器、道具,配套齐全。有的团员从南宁下班后来、从田里上来、从建筑工地脚手架上下来,就赶来参加排练,脸上衣服上还沾着泥巴或灰浆;有的因参加排练影响营业收入,就用豆腐乳送饭;有时排练后因下雨回不了家,就地在排练场打地铺。

  他们的艰苦创业精神终于有了回报——县总工会批准他们成立基层工会,让他们挂靠县总工会,并刻来公章,县老干局、老龄委给他们提供排练场地,广西师范学院一教授抽空来指导,还送给一把小号。

  近一年来,艺术团排练并演出过30多场的节目:有舞蹈、男、女声独唱、电声乐、吉他弹唱、乐器独奏、古筝、二胡演奏、粤剧、齐唱等,这些节目不但是他们自己的拿手好戏,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因此县里一些人家里有红白事都会来请他们到家里演唱或点唱;还有一些店庆、工程竣工典礼、企业开张等都来请他们出场演出。今年中秋节,百龙滩电站来请他们,去给留守工人慰问演出,附近的都安县红渡乡群众也来观看。其中有一位澳大利亚客人观看后赞不绝口,回到都安后决定请县民政局出面邀请“三月三”艺术团去演出。他们不辞劳苦,农历九月初九敬老节这一天,全团到几十公里外的都安下坳乡坝牙村为五保老人慰问演出,并与五保老人亲切握手。五保老人们激动地掉下眼泪,唱着“我们是你们的亲人”的演员声音也沙哑了……场面感人,震撼山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