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罗猛 莫益路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兴宾区农民养殖草食动物虽“三心二意”,却能把动物养得膘肥体壮且供不应求!12月3日,记者来到兴宾区河西社区黄绍阳的养殖场,50余头毛光发亮的黄牛正在干净整洁的牛栏里吞嚼着特制的“美食”。黄绍阳告诉记者,他利用收购的稻草、甘蔗尾叶等秸秆合理配制并经过氨化处理,作为上好的饲料喂牛,效果显著。3个工人一天早晚喂养和打扫栏舍两次,其余时间就搞副业去了。用此办法把瘦牛买回来育2个月就可以“增肥”上市,今年已经出栏了80头,收入近30万元!

  兴宾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项目组组长覃志贵介绍说,当地农民应用秸秆氨化技术,实施生态环保圈养模式饲养草食动物,使它们“吃了睡,睡了长”,育一头肥牛2个月时间可纯赚360元左右,一只山羊3个月可纯赚200元左右,一只鹅80天也能纯赚40元左右。粪便归堆不污染环境,还可以用作肥料出售再赚一笔钱。由于劳动量减少且有利可图,该区牛、羊和鹅等草食动物的存栏量目前分别达到30.66万头、13.81万头和3.05万只,荣获“2006年度广西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奖(草食动物)一等奖”。

  据了解,该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县),每年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和甘蔗等总面积达到20万公顷,这些农作物的秸秆为草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饲料。且来宾市餐饮业的兴旺对草食动物肉类的需求比较大。有了这些条件,该区遂全面发展草食动物养殖。通过给予贴息贷款、实施国家“农区规模舍饲圈养山羊示范项目”等优惠政策,在农村全面推广秸秆氨化(或青贮)养殖技术并被农民普遍接受,分别建成肉牛产业带、肉牛育肥区和圈养山羊生产小区。目前,全区总饲养量在10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已有914户、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达543户、50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有80户,建有年加工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个、大型牛羊销售专业市场5个,设立10家牛羊销售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牛羊外销率达60%以上。该区还不断完善县(区)、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设,畜牧业免疫密度达100%。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