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王艳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感谢党的好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支持我们建家园;感谢党的好方针,干群共同来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柳城县大埔镇勤俭村新兴屯业余文艺队的10余位妇女,用彩调《刘三姐》的曲调,现场编词,即兴演唱,感谢县民族局、交通局等单位对他们修建村屯道路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不到一个小时就募捐修路资金8万余元,村中3500米长的道路11月底建成。

  以歌传情,以歌会友,素有“彩调窝”、“戏曲之乡”美誉的柳城县,曾诞生过广西第一代壮族歌王黄三弟和方寿德,山歌、彩调、秧歌、渔鼓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各样的山歌队、彩调队、文艺队、桂剧队以及歌舞队等业余文艺队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如今已有119支。柳城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创新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载体,从1999年开始,在全县开展“百村百戏”活动,以歌舞、彩调、小品、三句半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政策法规、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行为,在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营造文明乡风、美化村容村貌、实现村民自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蜜橘入戏蚕人歌县域经济有奔头

  大学生程远择业不选城市选农村,发挥所学回家乡发展蜜橘生产,成为农村致富大户,并最终获得大学同学、记者柳英的美好爱情。小戏《岭上风流》讲述了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反映了柳城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蜜橘产业的喜人成果,在柳州市第二届农村文艺会演上一举夺魁,成为“百村百戏”的精品力作。《蜜橘一篓歌一篓》、《橘林欢歌》、《这里的蜜橘香又甜》,一个个描写柳城蜜橘产业发展的文艺作品形成了独具柳城特色的蜜橘文化,带动了全县蜜橘产业的蓬勃发展。2006年,柳城县共有蜜橘8万多亩,年产蜜橘5万多吨,成为全国三大柑橙类水果主产区之一。县委、县政府在蜜橘文化上做足了文章,以橘传情、以橘会友、以橘招商,连续举办了两届生态蜜橘文化节,结出了招商引资的累累硕果。在2006年举办的第二届生态蜜橘文化节上,全县新引进招商项目12个,总投资3.63亿元,比上年增加4750万元。

  “种桑养蚕有奔头,男女老少齐参战,农村经济得发展,农民收益有钱赚……”古砦仫佬族乡罗寨业余文艺队创作了彩调《采桑歌》在村里演出,发动群众种桑养蚕发家致富。该村群众看了演出以后深受启发,大山里的仫佬山乡家家户户种桑养蚕,人均增收2000多元。全县“优茧工程”不断推进,短短几年桑园面积突破10万亩,年产鲜茧8103万吨,一跃成为全区桑蚕生产发展十佳县,全县蚕农养蚕纯收入约达8530万元。

  小组长韦寿柏主动带头拆除了自己开在路边的小商店;村民韦禄新毫不犹豫地把家里正开得红红火火的打米机房全部拆了……为了美化村容村貌,硬化好村中7.4公里长的水泥路,寨隆镇下尧村安乐屯群众自觉让地、拆房,出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里的两支彩调队宣传发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心齐、泰山移,经过不懈努力,该屯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村中楼房林立,村外碧浪翻滚,经济数字也不断翻番,如今该屯桑园面积已发展到984亩,桑蚕生产年总产值160万元,养蚕户均纯收入13800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与几年前不足800元相比,增加3倍,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百万元屯。

  唱罢国策说法规

  乡风文明更和谐

  “以前做工回来就爱去赌钱,看了文艺演出后,觉得戏里讲得对,现在也不赌了。”向来嗜赌的村民陈某看了《赌钱没有好下场》后深受教育。如今赌博之风在柳城渐没,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融洽,尊老爱幼、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之风日盛。

  针对农村中存在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落后婚育观念,凤山镇组织业余文艺队排练了《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文艺节目到各村屯巡回演出,宣传了党的计生政策。该镇荡坪屯的独女户何海峰、郑学清夫妇,按政策可以生育二孩,可是他俩主动要求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该屯281户村民中,就有40多户村民是独生子女户,其中有12户为独女户。“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文明婚育观念蔚然成风。

  敲锣打鼓演进城“乡土明星”展风采

  2007年春节,柳城县白阳广场的舞台好不热闹。农村业余文艺队的“土明星”、“农民大腕”受到了城里“粉丝”们的热情追捧。敲锣打鼓进城演出,对柳城县农村业余文艺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柳城县委宣传部都要举办“百村百戏”擂台赛、“百村百戏”春节文化周等活动,组织优秀的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精彩的文艺节目到县城演出。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全县12个乡镇的业余文艺队轮番上阵,把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搬上了县城白阳广场的大舞台,展现了新农村、新农民的风采。

  “百村百戏”不断繁荣发展,文化生产和创作精品迭出,“百村百戏”文化品牌结出累累硕果。2004年,小戏《山间情话》在自治区“八桂群星奖”文艺会演中折桂,一举夺得金桂花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导奖、优秀男演员奖和优秀女演员奖,打响了柳城“百村百戏”文化品牌。之后,《阿烁哥》、《岭上风流》、《四老汉进城》等精品节目屡屡在区、市各项赛事中获奖。特别是在柳州市首届、第二届农村文艺会演中,柳城县在全市六县四区中脱颖而出,连续两次夺得大赛冠军,展示了“百村百戏”的强大实力。

  “说身边人,演身边事”,“百村百戏”以乡土的气息、农村的韵味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在柳城县的广大农村蓬勃发展。全县119支农村业余文艺队每年演出近1000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百村百戏”已经成为千台万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