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广生 黄色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田东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田东县不断实践,大胆探索有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手段,找准“抓手”,突出特色,即通过抓“五个一”(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班、一村一会、一村一室)建设,使得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出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一村一景:每个村屯都有独特的亮丽风景

  走进田东县平马镇内榄屯,昔日炊烟弥漫、畜禽粪便遍地的景象已没了踪影,但见30多栋富有民族特色的楼房平地而起、整齐划一,整洁的村道,成荫的绿树,俨然一个花园。户户统一建设的牛栏猪舍不闻臭气,家家同一标准的卫生间沼气池一改往日陋习。60岁的黄老汉一脸兴奋:“统一规划建房,比单门独户建房省心又便宜,而且节约了土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一村一景,田东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市民化的要求,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助等方式引导农民集中建新房,县里提供多份设计图纸,供村屯自由选择,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做到村村有规划、屯屯有“风景”。至今年7月,全县已建设50多个农民新村,新增楼房3000多栋。各级政府共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建房贷款500多万元,全县投入700多万元帮助3万多农户建起了沼气池,新建垃圾池150多个,村村均有保洁员。

  一村一品:每个村屯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实施优粮、优糖、优果、优菜、优畜等五大工程,加快建设甘蔗、芒果、香蕉、香米、蔬菜、油茶、竹子、板栗、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等十大农业基地,努力在“名、特、优、新、稀”上做文章,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目前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初具产业规模的“芒果村”、“香蕉村”、“无公害蔬菜村”、“甘蔗村”等。祥周镇中平村户均种植香葱5亩以上,人均增收2000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葱村”。林逢镇福兰村做强芒果产业,全村种植芒果6000多亩,人均增收200多元,成了名符其实的“芒果村”。

  一村一班:每个村屯的群众按需“点菜”参加培训班

  走进义圩镇义圩村介累屯,农民黄明福的“农家课堂”正在举办一期养牛技术培训班,镇里的技术人员讲得头头是道,黄明福将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20多名学员听得津津有味。黄明福是村里有名的养殖户,他联合3户农户建起一个黄牛养殖场,牛存栏数保持在80头以上,年均增收近万元,他的养殖场成了村里的“农家课堂”基地。

  田东县领导认为,提高农民素质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县里以乡镇村党校、职校、农技校、农家课堂、示范基地、中心农户等六级培训网络为平台,分层次、分对象、分内容进行逐级培训、归类培训和“菜单式”培训,以此实现“一村一班、一户一技、一户一业”,从而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截止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40多期,95%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1-2门生产实用技术。该县还通过深化创建学习型新农村、培养知识化新农民活动,使更多的村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县涌现出一批种粮、种果、种菜、养殖能手。

  一村一会:每个村屯都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农村民主管理如何实现?田东县的做法是在各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一般由村民投票选举产生,由村支书、村主任及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示范带动能力强、乐于助人的致富能人担任。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新村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培训、调解纠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成为引领农村文明新风的“带头人”,帮助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新洲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充分尊重村民意见,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近30万元建设新农贸市场,改变了以前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等“脏乱差”现象。仑圩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针对部分青年人迷上赌博等不良习气,组建了一个村业余艺术团,自编自演节目,宣传文明新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农村有成效就看理事会”,这是该县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目前,该县成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达80多个。

  一村一室:每个村屯都有宣传文化室

  记者来到平马镇上法村,但见投入3万元建设的宣传文化室引人瞩目,4000多册各类书籍陈列在架,彩电、DVD机、电脑、桌椅一应俱全,篮球场、戏台建设得漂漂亮亮。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还组建了篮球队、业余文艺队,茶余饭后打篮球,逢年过节唱大戏,已是家常便饭了。因为有了活动场地,人们娱乐有去处,无心打牌搞赌博,文明之风盛行,丑陋之习远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田东县把村屯宣传文化室建设作为转变乡风、实现文明的重要载体来抓。目前,全县161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宣传文化室,文化室内备有电视机、影碟机、报刊等,成为群众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场所。并通过“宣传文化室-学习协会-宣传文化中心户”来带动群众养成爱学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习气。与此同时,还在全县农村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等各类评先活动,全县有8万多农户被评为文明户,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