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吉 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富川瑶族自治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以典型带动,全县打造了88个特色经济专业村,建立科技示范村12个,一批水果村、养猪村、生态村、旅游村载着瑶胞奔上了致富路。

  富川土地和水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根据这个优势坚持“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果、烤烟、无公害蔬菜、畜牧水产、优质粮、木薯、中草药材和速丰林等八大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型新农村。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助农信贷扶持力度等,建立起优质水果种植带和一批蔬菜种植基地、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带动农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许多农民都在屋前屋后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形成了“养殖-沼气-果蔬”一体化的庭院生态农业模式;一部分农村还组织农民成立了种养协会,加大产业集约化程度。比如,葛坡镇白牛村成立水果技术协会后,制定规模开发水果产业的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办法,调活了全村土地,壮大了水果产业。“我们村水果种植面积有2170亩,去年全村的水果产量110万公斤,光是脐橙就卖了200万元,水果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唐旺旗说。

  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富川还积极实施“科技兴村”工程,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一是通过加强院地合作,着重实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广泛使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加快了奶水牛高效繁殖技术、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黄花梨稳产技术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其中,该县推广应用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面积近2000公顷,挂果面积1600公顷,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邀请科研院所的专家到该县培训农业技术人才,依托“农家课堂”等有效载体,加大农民科技培训,造就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该县还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把科技大篷车开进乡镇和农村,让广大农户学到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认识许多农业新品种。近3年来,该县共引进新品种46个,引进新技术20项,推广千亩以上新品种种植2个。特别是水果方面,该县以创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脐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为载体,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全县优质水果面积已达到24.8万亩,产值突破2亿元。

  如今的富川,涌现出了一批脐橙村、黄花梨村、瘦肉型猪村、烤烟村、蔬菜村,特色农业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