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容县东接粤、港、澳,西连云、贵、川,是镶嵌在桂东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6.7%,辖12镇3乡,总人口78万。旅居海外的华侨、侨裔70多万人,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容县古称容州,自西晋置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文化发达。

  近年来,容县县委、县政府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容县建设。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1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1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2004年、2006年,先后获得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向小康迈进,政治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容县正意气风发,振奋精神,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扬帆启航。

  建设工业园区

  集聚效应凸现

  容县是农业大县。如何优化产业结构、确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东部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大力招商引项目,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容县近邻粤、港、澳,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县委、县政府抓住发展机遇,因势利导,大力抓好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的容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全力推进招商引项目工作。县委书记、县长等身先士卒,带头招商。通过以商招商、亲缘招商、挂职干部回访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等办法,不断拓展招商区域,将触角从珠三角、港、澳、台延伸到长三角、东南亚乃至欧洲,成功引进了江苏晶石科技集团公司在容县经济开发区投资4亿多元建设生产基地、深圳殷天实业发展公司投资2.1亿元建设标准厂房3.3万平方米。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批企业集群式地转移到容县落户。仅电子企业,目前便有29家落户容县,总投资超过13亿元,预计年产值1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

  近年来,容县成功探索“工业房地产”模式,大力推进区中园工业小区建设。为降低外来投资商的投资风险,消除他们的投资顾虑,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容投资,县政府通过自主投资、合股投资等方式,目前建成标准厂房17万多平方米,租赁给25家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预计今年还可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工业房地产”的发展和壮大,既迅速解决转移企业落地的厂房问题,又集约利用了土地,为招商引项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至今年9月,容县经济开发区有入园企业76家,计划总投资35.5亿元,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制药、林产化工、机械制造、陶瓷建材五大优势产业集群。2006年,工业实现总产值38.7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8%以上。今年1-3季度,全县新上项目60个,计划投资10.2亿元,同比投资增长10%。财政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4.3%,为五年来最高增速。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奠定了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完善基础设施

  城市品位提高

  容县县委、县政府把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文明程度的重头戏来抓,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繁荣城镇经济。最近几年,先后投资建成了城南客运站、城南大道改造工程和容县人民会堂、中西路等,开工建设了宁冲至容城供水工程、城区防洪堤。正在筹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建四条城区街道延伸改建工程和滨江公园、滨江大道,积极建设和配合建设“四路一铁”,于去年建成了容县至信宜、容县至平南二级公路,正在兴建容县至藤县二级公路,配合做好南梧高速公路容县段和洛湛铁路容县段建设,构建容县发达的交通网络。积极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四级公路的目标。广播电视、通信、能源、农田水利、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数字电视传播已遍及乡村,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县。

  容县积极实施“东进、西移、南扩”城区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同时,抓好杨梅、黎村等自治区级重点镇及其他圩镇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城区面积扩大至11.86平方公里,人口13.86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9.58%。同时,认真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以开展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为载体,不断改变城市面貌,努力创造最佳的发展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2004年,容县荣获自治区第四轮“文明县城”称号;2005年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自治区“平安县”称号。容县是广西绿化模范县、国家科普示范县,全县社会文明,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调整农业结构

  农民生活改善

  容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时刻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始终把“三农”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好,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农业,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容县重点发展沙田柚、荔枝、龙眼、兰花、生猪、霞烟三黄鸡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产品。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目前,全县种植沙田柚面积8.5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产值1亿多元,人均沙田柚收入约150元。瘦肉型猪年存栏达13.98万头,霞烟三黄鸡年出栏1200多万羽。全县优质畜禽年产值达10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容县沙田柚、兰花、瘦肉型猪、霞烟鸡等在区内外已打响了品牌。

  在发展龙头企业上,容县注重引导农民通过经济利益的联系创办种养企业、加工企业,使分散、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合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发展以加工农副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为主的农业企业528家,总资产9.17亿元,预计年产值8.7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2004年,自治区品牌农业工作现场会在容县召开,推介容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经验。

  2002年以来,容县大力扶持兰花新产业发展,先后建成了立垌、扶昨、西山、鸡冠冲、三合、高垌6个兰花基地,栽培面积1000多亩,养兰年产值超亿元,大批农民通过养兰走上了富裕路。一些养兰农户,养兰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今年8月31日至9月2日,容县成功举办了广西海峡两岸第二届(容县)兰花博览会,盛况空前。一大批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区的兰友和韩国、日本等国外兰友欢聚容县,畅谈发展兰花产业盛事,交流发展兰花文化经验,洽谈来容投资办企业项目,实现了兰花搭台、经济唱戏的目标。容县发展兰花产业、发展兰文化的做法,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容县一方面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一方面加强与广东地区劳动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使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就业增加收入。2006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3.23万人,劳务经济总收入7.9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00多元。

  农业结构的有效调整,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加了单位土地上的经济效益,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农村新楼随处可见,过半的农户安装了电话、手机,小汽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开发“三名”资源

  第三产业提速

  容县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盛唐绝代佳人杨贵妃出生在这里,留下众多贵妃遗迹和历代名人题咏;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真武阁,以其巧夺天工的杰构闻名海内外;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洞天都峤山,以其雄伟壮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奇特的丹霞地貌著称于世;建构独特、保存完好的一大批民国名人故居,被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以名人、名楼、名山为主题的“三名”旅游景区,全面发展旅游业,并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容县的“三名”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容县也成为广西优秀旅游县。2006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5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977万元。真武阁景区和都峤山文化宗教生态旅游景区的扩建和杨贵妃出生地遗址的修复已提上了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大水生态旅游区、观音山风景区、望君山风景区、黎村温泉度假村正建设中。容县旅游业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在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下,第三产业兴旺发达。在县城,有7家大型购物超市,各乡镇购物小超市星罗棋布,商品交易活跃。全县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业十分发达。绣都苑、锦绣江南、新都商贸城、众宇新城、湖畔家园、福满地花园、龙晶花园等商住小区开发,掀起房地产投资热潮,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2006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万余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

  容县这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正敞开大门,热诚欢迎中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尽情抒写人生辉煌篇章;容县78万优秀儿女,正乘着党的十七大强劲东风,朝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容县的光明大道阔步前进。容县这千年古州,正焕发出蓬勃生机,高扬改革发展的风帆,驶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