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黄 炼 黄 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1991年11月1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向全世界宣布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世界长寿之乡后,巴马一夜间名扬天下,饮誉四海,而清光绪皇帝为该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寿民邓诚才题赠的寿匾却很少有人知道。

  该匾现保存于邓诚才第五代孙邓高云家中。该匾用整块红木雕凿而成,长135厘米,宽53厘米,厚约5厘米。匾内有右读阳刻“惟仁者寿”四个大字,字体丰满,笔法遒劲;大字正上方有一印章,中间为满文,两边为篆书;匾的右侧有一行竖写小字:“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学院冯为”,左侧落款为:“皇清光绪戊戌年仲冬月旦耆民邓诚才”。

  据194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系,现年86岁的邓诚才曾孙黄荣说(随母姓)反映,他们的先祖是公元1027年由山东清州寿光县白马庄以实骑尉随狄青将军南征来到广西,后定居南宁市郊江西乡老口村那律坡。清朝年间,邓诚才的父亲邓炳红年幼即随母迁至敢烟屯居住,世代种植甘蔗。目前邓家在敢烟已发展到第七代,其后人100多人。这匾送来时,黄荣说还没有出世,但他听祖父说其高祖邓诚才非常仁慈,乐于助人,不以得失为怀。年轻时臂力过人,能举百斤石锁,那石锁现在还遗弃于邻近的一个村庄里。当时这块匾由许多人骑着高头大马、敲锣打鼓送来的,匾被大红布盖着,两边用铜做的花边护住,中间有一朵大大的木雕玫瑰花,朱红底色,黑亮大字,两相辉映,非常堂皇。寿匾送到时,邓诚才已90多岁,但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尚能上山打柴下地劳动。那天他亲自来到村前迎接寿匾,然后让儿孙将之挂于大门外。皇帝恩赐,蓬荜生辉,方圆数十里羡慕不已。

  斗转星移,荣耀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淡去。邓诚才逝世后,邓家在拆房重建时,该匾被弃置于地,有字的一面朝下,背面则长期用来作垫板砍猪菜,宰猪羊。后再建房子时要作他用,发现有字,想到是先祖留下的东西,于是又保存起来。破四旧那阵子,邓荣芳孩子上学,没有课桌,便在匾的四角凿洞,改做书桌,该匾也因祸得存,逃过了那场劫难。小孩上初中后,该匾又被拿去做垫板。

  1990年县文管所成立,该所负责人黄大业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原县文化馆美术创作员邓大云说他家里好像有一块写有字的古匾,不知是否属于文物。根据邓大云提供的线索,黄大业来到敢烟屯调查了解,几度查找,后在猪栏找到该匾。由于长期用来作垫板宰杀猪羊,匾上沾满泥巴、污垢,面目全非,后用水几经冲洗,该匾才重现其本来面目。如今,随着巴马长寿探秘游的开发,该匾愈发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先后有各地的专家、记者、游客前来考察探访,昔日寂静的小村庄也开始热闹起来。曾有人愿以高价收购,但均被邓诚才的后人拒绝,并将之高悬于祖宗神位上加以保护。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