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廖景标 钟乾寿 王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钦南区那彭镇彭新村支书朱其亿家里多了个人,就是区物价局干部、驻村指导员沈奕超。沈奕超在他家吃饭生活,他不但不嫌弃,两人还成了好朋友。朱支书数着,正由于有了小沈的驻村,村里的两条公路修成了,火龙果种植项目也签字了,农村电网改造等几件事在运作中。小沈已和他们支部一起,成为村级各项建设的筹划人。

  钦南区像小沈一样沉下身子长期住到乡下为群众办事的驻村指导员有137人。他们一要做新农村建设规划,二要运作农业项目开发,三要联系解决农村水、电、路等难题,四要化解群众日常纠纷,件件事情都实打实和农民提高生活质量有关。据统计,今年1-10月,该区驻村指导员经过多方联系、辛勤运作,已为群众办了好事实事1003件,做出了让农民“看得见”的成绩。

  要问没有驻村指导员,农民的这些实事能不能办得成?不容易。朱其亿11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沈奕超联系高丰农业开发公司,我们村今年要引进试种10公顷火龙果,就没有人传授技术,也没有人签合同收购。村里几个水、电、路项目,虽然有部分群众的集资款,但上级的补助款和建设单位就没有人联系落实。”那思镇委书记陈福隆说:“我们镇11个驻村指导员很管用,新村建设、计划生育、普及沼气、农村清洁工程、给牛寮水村建新校舍,样样工作都依靠他们联系。他们已成为镇党委、政府工作的得力推手和同各方面联系的桥梁。”

  驻村指导员的超脱身份和务实作风也在农民中建立了威望。黄屋屯镇屯南村有33公顷林地引起纠纷,37年来一直争吵不休,群众伤了和气。上月,经驻村指导员10多天调查,会同镇司法所与屯南、屯显两个村委会调解,终使当事各方达成协议。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