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朱新韬 叶保锋 农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美丽的茉莉之乡,活跃着一个由花茶加工企业、茶叶经销商和农户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组织——横县花茶协会。自2000年协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协调、纽带和桥梁作用,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花茶协会应运而生

    横县茉莉花优势产业的形成,经历过花茶加工企业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然而,就在加工行业面临崩溃的紧要关头,花茶协会应运而生,并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推动花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会长闭攀景介绍,2000年,横县茉莉花种植和加工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茉莉花种植规模的扩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到横县投资办厂加工茉莉花,致使全县大大小小的花茶加工企业达到近200家。花茶加工企业的增多,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一些企业不计加工成本,把茶叶加工费用由原来的每担35至40元,降低到22至25元。一些企业不堪重负面临着倒闭。一些企业主认为应建立行业性组织,规范行业之间的竞争,防范和杜绝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2000年3月,横县花茶协会成立了。当时,有118家花茶加工企业自愿加入。会员们签订了行业公约,保证提高产品质量和不竞相压价。一年后,无序竞争的现象逐步消失,许多小作坊、小工厂纷纷倒闭,市场得到了净化,横县茉莉花茶加工业也由此获得了新生。

    2005年,横县花茶协会又根据市场变化,制定了花茶加工收费标准和企业用工劳务费发放标准,把每担茶叶加工费提高到40至45元,为会员企业增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

架起农民致富“金桥”

    近年来,花茶协会还积极引导会员企业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推广先进技术,努力发挥传、帮、带和扶贫帮困作用,架起了农户增收致富的“金桥”。

    目前,横县花茶协会拥有会员178名。该协会注重加强会员企业的交流与学习,激励他们转变“小富则安”的传统思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镇村屯建立“第一生产车间”,进一步做大企业原料生产基地。

    协会还采取茶叶、茉莉花种植集体单位为会员的方式,在校椅镇岭脚村、横州镇新桥村等16个村屯,建立无公害茉莉花和有机茉莉花种植基地3600多亩,发动会员企业和花农签订联产购销合同,对农户提供一定的帮扶资金,指导农户施有机肥和喷洒生物农药,对茉莉花实行不低于市场价保价收购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横县那阳镇岭了村村民韦桂志告诉记者,以前自家种植茉莉花经济收入一般。自从两年前他与会员企业签订联产购销合同后,每亩茉莉花每年能得到300元有机肥扶持,春季企业还会免费发放良种树苗。目前,自家茉莉花种植面积已扩大了一倍,经济效益也有了很大提高,亩产值增加500多元。据悉,在横县靠联产方式让农户受惠的不止是韦桂志一家,共有3500户花农与企业签订了联产购销合同,使花农年人均实现增入500元。

    此外,协会还根据一些村屯、企业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跟不上的情况,以会员为主要对象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类学习培训。“走出去”,就是带领会员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参观;“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到茶园进行种植培训,到茶厂指导加工技术。同时,通过会员的相互交流和传、帮、带,加强技术推广。

切实维护会员权益

    协会是会员的娘家,也是会员的代言人,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调解内部矛盾和经济纠纷是协会的职责。

    2006年,横县长春茶厂和成都一名茶商产生了经济纠纷。这名茶商向茶厂要了一批茶叶到外地销售,双方约定等茶叶卖完后再付货款,可是茶商把茶叶销售完后,却以茶厂茶叶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拖欠货款5.58万元不愿意给。长春茶厂几经周折,茶商让一名花贩子代其还了4万元货款,由于疏忽,这名花贩竟忘记了索要货款收据。最后,茶商拖欠1.58万元货款拒不再付。

    今年初,长春茶厂把茶商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偿还自己5.58万元货款。快要开庭审理时,花茶协会召集双方进行了最后调解。协会帮茶商分析,这起官司肯定是茶商输,因为茶商拿不出茶厂茶叶存在质量问题的证据,另外还有已付的4万元货款也拿不出凭证;面对茶厂,协会同样为其分析,即使赢得了官司,对茶厂来说同样也是输,因为茶厂输掉了信誉,对茶厂来说也是损失。一番调解让双方心悦诚服,反目成仇的他们又拥抱讲和,最终茶商付清了茶厂1.58万元货款。

    花茶协会还摸索出一条经验做法,涉及政府部门拖欠货款的,向政府打报告;涉及个人拖欠货款的,在协会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以法律为准绳,求助法律解决。两年多来,已成功调解10多起会员企业纠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