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韦焕良 罗日杰 卢伟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村板力屯村民吴美新,对下村扶贫干部有说不完的感激话:“以前我家养的是‘长毛猪’和‘芒箕蚕’,收入很少;后来扶贫干部引导我养良种蚕和良种猪、将瘠薄的稻田改种桑苗,今年光养蚕就已收入2万多元。昔日贫困的家庭开始走上致富路。”

  该县根据情况重新划定了1000多个村屯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并明确提出,新时期的扶贫工作,要做到不遗漏一家一户;要一届一届接着干,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县直及各乡镇每年抽调上千名干部组成党建扶贫工作队,进驻扶贫开发重点村屯开展工作;所有进村扶贫的干部,都有量化和业绩考核指标。

  广大扶贫干部以“群众盼什么,干部办什么”为宗旨,走农家门、听农家事、解农家难。全县先后投入扶贫资金上亿元,加强对贫困村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解决了11.15万人和12.6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新增和改善农用耕地灌溉1.4万亩;建成村、屯级公路655条,15万人告别行路难;建沼气池16217座,产气量680多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万多吨、节柴10多万吨;架设输电线路186.18公里,新增0.88万多个农户用电照明。

  该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为农增收。他们按照一乡一品、一户一业的工作思路,做强做大大才、思恩、大安、水源、洛阳等乡镇13.3万亩桑蚕和18.13万亩高糖的桑糖产业,做强做大明伦、东兴、龙岩等乡镇每年出栏香猪40万头和下南、川山等乡镇每年出栏菜牛6万头的养殖产业,建成10多个具有本地特色种养业的科技示范项目,这些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该县的异地移民安置场点的甘蔗、桑园、水果、板栗等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6万多亩,移民人均收入比原来增加10多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