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罗日杰 耀荣 如代 盛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你铲沙、我拌浆、他拉车……“好一家子干得欢啊!”记者日前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村头屯目睹这番情景时,禁不住脱口称赞。“他们不是一家子却亲如一家子!”村委主任韦声生说,村头屯有5个姓氏、3个民族,向来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眼下正忙屯中道路硬化,谁有空谁就出来干。

  该县县长介绍:“心连心和睦相处、肩并肩共建家园,已成为罗城仫佬、壮、汉、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共同愿望。2005年罗城荣获‘第四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就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修成的‘正果’。”

  “哇,你们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房’,好气派啊!”记者这么一说,小长安镇立新村村委主任嘿嘿一笑:“要不是民族村仫佬族兄弟帮助,我们到下辈子都别想住新楼房。”

  该村13个屯共526户2117口人,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都安大石山区搬迁来的瑶族同胞,过去只会种玉米养家糊口。后来看见当地农民种甘蔗富起来,又盖起“甘蔗楼”,立新村瑶民也开始种甘蔗。可是他们种的甘蔗一来病虫害多,二则因管护不当产量低得可怜。这对本来就贫穷的瑶民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有多年种蔗经验的民族村仫佬族农民伸出援助之手,连续3年派出“种蔗能手”深入立新村13个屯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瑶族同胞。如今,立新村90%的农家学会了种好甘蔗的关键技术,全村甘蔗已扩种到3700亩,去年仅甘蔗一项人均纯收入3492元。

  黄金镇排沙屯汉族村民早在前几年就谋划修一条3公里长的运蔗公路,但路线走向要占用毗邻的洞典屯仫佬族村民的几分“黄金宝地”。洞典屯仫佬族村民听闻此事,主动上门表示愿意用“以地换地”的办法妥善解决。2006/2007年榨季之前公路修成通车,排沙屯运蔗难问题迎刃而解。“如果不是仫佬兄弟先开口让地,我们还真的修路无门啊。”排沙屯汉族村民动情地说。

  罗城的干部感触更深:“罗城各民族群众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事层出不穷,这与县领导的榜样作用分不开。”

  县委书记王泉忠是外来的汉族干部,县长吴家权是当地的仫佬族干部。他俩彼此互相尊重,配合默契,亲如兄弟。今年3月,王泉忠到自治区党校学习5个月,县里的工作由吴家权全权负责;吴家权同远在首府的王泉忠保持“热线”联系,重大事情共同商量决策。党政主要领导做出榜样,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齐心协力谋发展。今年1至9月,全县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增36.97%和15.2%,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都好中有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