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26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彭昌伶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培养新农民 改良老品种

  金城江区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区域经济能力,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入手,把培养知识型农民和技术推广、品种改良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头戏来抓。近两年,该区共投入科技经费430多万元,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1个,在科技的推动下,该区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至8月,该区农林牧渔业产值396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30元,同比增长8.1%和15.2%。目前该区已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为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近年来该区科技部门多次邀请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社科院的专家到当地农业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充分利用各村屯开设的“农友夜校”,推选当地的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对农民进行“点菜式”培训。去年至今,共举办培训班450多期,培训农民26000多人,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均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近年来,该区还投入120万元,建立“三电合一”(电视、电话、电脑网络)工程,并在各乡镇开通“农业商务网”,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去年,该区举办多期电脑培训班,培训各类农民信息员240人。通过培训,这些农民“白天握锄把,晚上敲键盘”,他们搭乘“网络快车”,成为捕捉信息、传播农业技术的好手。

  “进行品种改良,一亩地会增加成倍的效益。”在该区白土乡德庆村,村民对科技种蔗深有感触。前些年,该村农民种蔗亩产只有4到5吨,品种改良后,引进的桂糖21号、24号亩产高达9到10吨,产值翻了一番。近年来,该区科技部门不断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上作文章,先后为各乡镇引进桂华粘、卡迪7号等高产优质稻及优质玉米新品种,为五圩食用菌示范基地引进大球盖菇、褐蘑菇等新品种,为侧岭洞情桃园引进水蜜桃、黄花梨等新品种。与此同时,畜牧水产部门加大对猪、牛、羊、鱼的品改力度,近两年共引进“杜洛克”等良种公猪30多头,引进二元杂母猪520多头,目前二元杂母猪已发展到3700多头,年出栏肉猪约37万头;对4300头牛进行品种改良,年出生良种牛700多头;引进波尔山羊头号冻精500支,对山羊进行品改,目前山羊饲养量已达4.65万头。通过品种改良,畜牧水产业已成为该区农业新增长点。

  为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该区扎实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并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该区先后从郑州、重庆、湖南等地引进桔、梨、桃、柿等34个新品种进行试验栽培,如今已建立50亩鸳鸯柑保护开发利用基地和300亩水果新品种引种试验基地。同时,还进行甘蔗地套种西瓜实验,从南宁引进早熟高产优质的“甜王3号”西瓜进行种植。该区双狮粮油公司利用自主开发的技术生产桐油,因质量优良倍受市场青睐。去年,产销桐油7660吨,销售收入5986万元。去年该公司被评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