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芒果之乡——田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的右江河谷中部。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南昆铁路、南昆高速公路(在建)贯穿其境内,百色机场距县城只有10多公里的路程。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这里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三大古人类遗址之一;壮族的祖先布洛陀遗址就在田阳的敢壮山,她是壮民族的发祥地,是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右江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壮、汉、瑶等各族人民辛勤劳作,艰苦奋斗。多少年来,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家园,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和期盼。
如今,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以国家“西部开发”为契机,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开拓创新,根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大县、农业名县、经济强县、和谐田阳”的发展战略,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5年田阳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田阳香芒”闻名遐迩,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20万亩,是中国三大芒果生产基地之一,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优质品种“田阳香芒”两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最高奖,芒果已成为田阳县的新名片。田阳还是广西新兴的南菜北运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每年向全国28个省100多个城市提供西红柿、四季豆、青椒及瓜类等40万吨以上。工业方面已建有制糖、造纸、轻工、机械、建材、食品等18家骨干企业,全县工业总产值11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2.4亿元。田阳县已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县、广西县级体制改革试点县。
在芒果飘香的季节,记者踏上了这片红土地,所见所闻无不体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同心协力开创美好未来的时代精神风貌。
新农村建设: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越过金色的田野,穿过一片绿色的香蕉林,一排排造型别致、景色怡人的新村村落映入我们的眼帘。这里是田阳县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之一——头塘镇绿谷屯。要不是山后连绵不断的群山和村前的农田,我们会误认为来到了城区的别墅小区呢。那么,该县是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呢?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专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从县、乡各部门中选出313名优秀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自治区、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一同进驻全县152个行政村,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指导,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
二是建设新农村由农民自己作主。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做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搞行政命令,由农民自己讨论决定。对积极性高、要求强烈的村屯加以引导和支持,对建设效果突出的村屯树立典型、确立示范点。他们通过组织召开动员会、指导员进村指导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坚持建设投入以农民为主体,农民的房子自己建。该县百育镇那生屯一期建设30户中,农民建房资金全部由农民自己负责。他们还引导新农村建设村屯成立党支部、社区服务中心和产业发展协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农民的建设积极性,做到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充分体现了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与管理中的主体性。该县头塘镇绿谷屯将党小组18名党员分为6个小组,划分“党员清洁责任区”,带动其他群众共同维持屯内卫生环境,长期保持村容整洁。目前,该县152个村的五年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已基本完成,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在加紧建设中。
三是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首先引导农民做优做强农业传统产业:甘蔗生产依靠提高单产来弥补由于退耕还林造成面积减少的损失,年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蔬菜生产方面则推广无公害化生产,提高产业效益,五年内规划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要达到30万亩以上,品种达20个以上,逐步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升;芒果生产以品种改良为主,五年内完成对落后品种的改造,同时在加强管理、提高单产、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其次是培育新产业,探索为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在南部山区玉米面积较多的村屯积极推广桑蚕、剑麻等新产业,在条件适宜的村屯推广冬季磨菇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养殖业,加强畜禽良种引进扩繁、饲草饲料种植开发,探索实施区域集中规模养殖,力争五年内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50%。此外,他们培育拉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等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努力培育市场,把田阳建设成为桂西农产品和农业科技集散地,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网络和渠道。百育镇那生屯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据该屯背靠敢壮山、旁依纳神湖、地处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全力将那生屯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业观光、农家娱乐休闲、生态和谐为一体的农家旅游基地,超前做好农业旅游前期准备工作的组织策划,推出农业观光、划船垂钓、采丰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旅游项目。头塘镇绿谷屯对芒果和大青枣进行低产改造和品种改良,引进食用菌和小鱼池养鱼、圈养香猪等特色产业。田州镇东江新村以芒果种植为主要产业,部分群众以技术输出和农产品营销为第二产业,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5300多元,被誉为“田阳芒果第一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