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21日 来源:西林县委宣传部  作者:马国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西林县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和“一肩挑三省”的独特区位优势,重拳打造“王子山下百里茶谷”,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极力提升“王子山茶叶”品牌,到2015年,茶园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高标准茶园建设面积达到二分之一以上,茶叶总产量达到5000吨以上,其中名优茶2000吨,茶叶总产值超过2亿元,争创省级龙头企业1家,形成1至2个在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农民年人均茶叶产业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争取把古障镇建设成为“广西茶叶第一镇”。

  优质茶园工程。依托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建立“西林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地方性优良茶树品种。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在现有2000多亩有机茶的基础上,加大优质茶园推介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围绕创建“王子山下百里茶谷”目标,以古障、马蚌、八达、西平、足别、那佐等为重点茶叶生产片区,建设“猪-沼-茶”循环生态茶叶基地;完善茶园建设扶持政策,新种标准化茶园,成活率高,管理到位,通过验收的,按面积给予补贴50元/亩;已建成的茶园,组建协会管理,实现基地化经营,每亩一次性补贴协会工作经费2元;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获得证书的,每亩一次性补贴100元;购置茶园农业机械,实行农机具补贴;选准选好示范村,建成3-5 个高效茶园生产示范基地。 2007年至2010年,新发展茶园4万亩,到2015年,茶园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高标准茶园建设面积达到7500亩以上,农民年人均茶叶产业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品质提升工程。提高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茶园投入品和茶叶加工的监管,优化改造茶叶制品厂,是提升“王子山茶叶”品质的根本。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及各种宣传方式,加强对茶园投入品的监管,重点产茶乡镇、村要制定乡规民约,禁止茶园禁用农药的使用;在继续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的同时,加大对茶园尤其是认证基地的管理督查,重点防范重认证、轻管理现象出现;工商、质监等部门对经营禁用农药的要严肃查处,对不具备经销知识的农药经销户取消经营资格;全面启动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制定茶厂优化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对茶叶加工企业进行一次摸底,排定优化改造对象。选择部分有一定生产规模、经营能力、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的厂进行先期试点,鼓励龙头企业租赁、收购、联营小厂,进行规模化生产,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选派一批技术人员到初制厂,按照《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要求对加工厂和加工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对精制厂,要求建立收购档案,在保证自身不掺杂使假的前提下,严把收购关,杜绝问题茶。

  品牌塑造工程。举办茶叶展销宣传推介活动,为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宣传展示平台;通过奖励的形式,鼓励组织企业参加“中茶杯”、“中绿杯”和国际名茶评比等有影响的茶节、茶展活动,扩大西林茶叶的知名度;加快营销市场网络建设,加强与外地客商的合作,培育“委托代理商”队伍,借船出海,建立西林茶叶信息网,大力推广网上销售;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王子山茶叶”地方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流程,引导企业按标准组织加工,严把使用“王子山茶叶”品牌关,申请“王子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明商标,统一包装监制,统一专卖店标识,统一大宗茶批发部标志。进一步塑造“王子山茶叶”品牌,在全区乃至全国形成1至2个有影响的品牌,为创建“王子山下百里茶谷”打好品牌战。

  龙头培育工程。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招商新建龙头企业,支持老企业技改升级,鼓励新建茶叶加工厂,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建厂或技改贷款,符合扶贫龙头企业条件的,可优先申请上级给予补助贴息3年;优先安排征用土地,建厂用地作农业用地管理;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建厂或技改的县级规费一律缓交。鼓励龙头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发挥聚集效应,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的投入,走企业联合的路子,走资本运作的路子,走股份化的路子,为茶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形成产业集群。努力争创1家省级龙头企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