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田野红绿相间,成行连片的蔬菜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青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的清香沁人肺腑;勤劳朴实的瑶胞正在忙碌着施肥浇水,在绿丛中来回穿梭,宛若丰收乐谱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这是记者仲秋时节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秋冬蔬菜生产基地看到的迷人景象。
“秋收过后,县农业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就下村发动农民利用冬闲田种菜。我家种了3亩夏阳白和2亩芥菜,你看,长得多旺啊!”正在浇水的福利镇罗丰村民林大伯高兴地对记者说。他望着自己那片丰收在即的蔬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往年,晚造收割完之后,稻田就闲置了。今年,县里送种子、送技术,动员农民利用冬闲田发展蔬菜生产。我家就种植青椒、红莴笋、西红柿等蔬菜共5亩,现在第一批菜快得收了。”罗丰村的周大哥谈起种菜眉飞色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近几年,富川发展秋冬菜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采取“特色品种推动、示范基地拉动、龙头企业带动、销售渠道促动”的办法,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竞争力强的特色蔬菜,推广满田番茄、夏阳白、小金包、日本绍菜、红莴笋等优良品种20多个。通过典型引导和基地示范,富川农民已形成种植秋冬蔬菜的习惯,品种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也逐年扩大。每年的秋冬季节,以蔬菜生产为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富川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秋冬蔬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县根据往年收割早造后秋冬稻田闲置的实际情况,发动农民利用冬闲田发展蔬菜生产,按照气候特点和耕作习惯,把麦岭、葛坡、福利、朝东、富阳等乡镇规划为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为了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富川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结合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利用乡镇党校、农民夜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村屯建立优质高效蔬菜示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蔬菜生产已成为富川的特色产业。全县共建立连片万亩以上的生产基地2个,千亩以上的生产基地15个,秋冬菜以番茄、辣椒、芥菜、夏阳白、瓜类等为主;冬菜重点发展山东19号、日本绍菜、小金包、红莴苣、马铃薯等。
富川在抓秋冬蔬菜生产的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名优产品。大力推广营养杯育苗移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黄板诱虫、性诱剂等先进技术,减少了蔬菜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蔬菜产品质量。现在全县营养杯育苗占98%以上,安装杀虫灯800多盏。今年,全县抽样检测蔬菜样品838个,合格率达99.28%。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队伍,鼓励私营企业老板投资搞蔬菜加工和销售。通过政府引导,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县从事蔬菜加工、销售、流通的企业和中介共79家,辐射带动3.5万户农民从事蔬菜生产。集种苗培育、生产流通、加工出口、直销配送、科研开发于一体的富兴果蔬有限公司,今年6月与广东润丰果菜有限公司合作,成为广西第一家通过出口备案审批的公司。这个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公司统一供应农药化肥,并负责技术指导,实行保价收购。现在,这个公司已形成年加工销售蔬菜2万多吨的综合能力,出口港澳、东南亚等地的蔬菜7000多吨,年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
记者走访了福利、葛坡、朝东等乡镇。所到之处见到的都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蔬菜,好似绿色的地毯铺在瑶乡大地上,浇水施肥的菜农脸上挂满了喜悦。同行的该县农业局长说,过去是政府引导农民种菜,现在已变成农民按市场需求种菜。现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0.2万亩,其中秋冬菜13万多亩,农民人均种菜收入可达343元,蔬菜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门路。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