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细节和数据的变化往往预示着某种全局性变革的启动与深入。
一年多前,合浦县工业园内还是杂草丛生,人影稀疏;如今,这里已是厂房林立,机声隆隆。当初,园区用地两三万元一亩也少人问津;现在,开价七八万元仍供不应求。
去年,合浦工业增加值达28.9亿元,首次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农业增加值。今年,该县工业经济继续呈现良好态势:20个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1至8月,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亿元,同比增长近40%。
这些细节和数据传递出的信号是:合浦正加速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而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更深层次变化是——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今年1至8月,合浦财政收入达2.68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55元,同比增长20%,两项均创历史新高。
确立“工业强县” 实施“五大转化”
素称“南珠故郡、海角名区”的合浦县,面积238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总人口9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长期以来,合浦走的是“猪粮安天下”的“农字号”路线,工业经济始终是“低吟浅唱”。但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靠“农业吃饭”的合浦逐渐感到“力不从心”。近年来,北部湾开放开发风生水起,东部产业转移大潮涌动,位于北部湾经济区前沿,又是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结合部的合浦,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合浦县领导意识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工业强县”战略应运而生。
“这是合浦发展的潜力所在,出路所在,希望所在。”县委书记罗诗汉坦言。
思路已定,如何下棋落子,布局谋篇?合浦因地制宜,着力实施“五大转化”,构建集群化、多元化的工业产业新格局。
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开发优势。加强对现有高岭土、石膏矿等开发企业的整合,扶持矿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如该县引进的4个大型高岭土产品项目,现已完成投资2.4亿元,大大提升了矿产开发产业层次、延长了产业链条。
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工工业优势。立足木薯等农产品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如该县引进的果香园食品加工等项目,每年可就地消化当地的大部分果蔬资源,使农副产品大大增值。
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园区经济优势。利用存量土地多的资本,统筹规划、合理开发,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形成“洼地”效应。如合浦工业园区从零起步,现已引进66个项目,成为广西规模较大的省级工业园区。
把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工业优势。以港口及临港工业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开发海岸线资源,全面推进铁山港东岸临海工业区建设。目前,该县正积极规划实施沙田渔港、官井渔港及商贸码头项目,打造海产品销售加工集散地。
把传统产业优势转化为现代工业优势。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改造烟花爆竹、制糖等传统工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如该县两大制糖企业经过技改后,日榨原料蔗能力由8500吨提高到1.1万吨,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
优化投资环境 引进重大项目
对一个后发展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县而言,要想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谈何容易!用罗诗汉的话说,原始积累太慢,银行贷款太难,财政投入太少。只能靠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通过落实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走合资合作、联合开发之路。
“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将自己的事业建立在垃圾堆之上!”为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合浦结合“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整治县容县貌。该县制订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问责暂行办法》等各项制度,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签订《市容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仅今年上半年,该县就投入2490万元,用于新建道路、桥梁,铺设排水、排污管网,进行园林绿化等。
同时,合浦积极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该县出台了《机关作风建设十条规定》;建立了“保姆式”服务制、“一站式”包办制、首问负责制、跟踪办结制、“绿卡”优惠制、检查批准制“六制”综合服务准则。为使洽谈项目得到落实,该县还专门设立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凡达成意向的投资项目,由县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和项目所在地责任领导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协调工作,确保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实、落实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
此外,该县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赴深圳、东莞、香港等地组织召开合浦老乡项目恳谈会、项目环境推介会等重大招商会,并采取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吸引外地客商到合浦“安营扎寨”。
投资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让客商对合浦信心倍增,投资者纷至沓来。今年1-8月,合浦招商引资续建项目32个,新签项目18个,合同投资总额120.6亿元,同比增长159.5%。近期竣工投产的有10万吨重交沥青项目、北海恒兴膨化饲料生产线扩建等5个重大项目。中粮2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沪天高岭土开发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造林工程等多个超亿元工业项目也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
实现以工哺农 发挥“乘数效应”
加快推动县域工业化进程,这是合浦的当务之急,但不等于农业就不重要了。合浦追求的是工业和农业的良性互动——通过以工哺农,以工促农,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眼睛要盯上亿元的大项目,更要盯住惠农促农的金项目!”合浦的工业发展蓝图情系“三农”。
在合浦工业园区,记者看到了一张特殊的“服务表”,上面列着十多家企业的生产情况、存在困难、惠农措施等条目。“我们对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设置‘高门槛’,不符合引进条件的坚决‘拒之门外’,而对于惠农促农的项目则实行‘低门槛’,甚至‘无门槛’。”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骆远栋告诉记者,“服务表”上列的名单是目前园区内对农民增收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企业,园区每周都要安排专人进行走访,实行“重点保护”。
同时,合浦还着力建立和推广“工厂+基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新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载体、订单为纽带,与农户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实现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合浦果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公司选择落户合浦,并不是简单地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原料基地,而是将种植、加工、科研、贸易联成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体。公司建设了500亩的水果种植示范基地,低价甚至无偿为农民提供苗木,并提供技术指导,与农民签订保价收购协议,等于是让农民带着游泳圈“下海”,真正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更引人注目的,是由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5亿元建设的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项目,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产。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日前该公司正与农户大面积签订农业订单。农民手握订单搞生产成为时尚。
“公司计划在合浦及周边地区建立生物质能源木薯散户基地10万亩、开荒基地面积10万亩、扶贫基地面积5000亩、高产示范基地2000亩,并支持和带动村委会、农户自办基地。今年通过签订木薯保价收购协议,按鲜木薯销售价每吨450元计算,预计可使薯农额外增加收入1000万元。”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扬帆出海正当时!由“农业大县”迈向“工业强县”,合浦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动力十足。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