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尽管我县靠民营经济曾跻身全区县域经济‘十佳县’行列,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荔浦民企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日前,荔浦县县长罗永东在该县专门针对民企老板开办的“清华大学现代企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上的这席话,道出了政府为啥甘愿掏钱请专家为老板“补脑”的初衷。

  作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示范区,荔浦在既不沿海、沿边,又无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区位现实面前,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截至6月底,该县民企已发展至460家,形成了食品、竹木加工、包装等20多个工业门类,以及食品、纸业、木衣架、小五金、制药等五大支柱产业。民企占荔浦GDP增量的87.8%、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5%,为6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

  罗永东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荔浦民企如何构筑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这是服务型政府应该首先想到的问题。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财政中拿出40万元,请清华大学教授到荔浦来开班,先期为60位民企老板“补脑”,让他们从中找到做大做强自身产业的“金钥匙”。

  荔浦民企老板、桂林市葛仙翁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茂生告诉记者,尽管他们的产品目前已出口美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成为全区药业出口的龙头企业之一,但企业现代管理和市场营销手段如何进一步提升,“我感到有些压力,也有些茫然。我虽然有大学文化,也有做企业十多年的经验,但要保证每年30%的速度增长,必须有新的智力支持。”

  “能够不出荔浦,在家门口就能聆听来自全国知名学府的教授和全国部分著名企业家的讲课,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桂林俏天下家居用品公司总经理李敏遒颇有感触地说,政府掏钱提升老板素质,让他非常感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