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徐广成 隆向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生态农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一半以上

  今年以来,平果市紧紧围绕“农业稳县”工作思路,重点抓“养殖、沼气、种植”三个生态农业链接工程,实现了“养殖—沼气—种植”和“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现金收入1813元,同比增长11.56%,其中生态农业收入占半数以上。

  养殖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平果市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链工程,通过采取政府资金扶持、产业扶持,以规模养殖场带动农户散养的措施,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家禽养殖业。据统计,今年1~6月份,该县出栏肉猪22.94万头,牛出栏1.43万头,山羊出栏3.91万只,家禽出栏239.53万只。全县牧渔业总产值达2.83亿元,养殖业总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50%。

  养殖业的发展为沼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沼气液、沼气渣又是高效优质的有机肥,可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该县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纽带链”,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生态项目建设,通过省柴节煤灶、户用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的大量推广应用,目前全县共修建沼气池24592座,受益农户24592户,入户率达75%。此外,该县深入实施绿色工程,狠抓造林绿化和石漠化治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2002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821万元,完成退耕还林30.7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12.7万亩,荒山造林1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28.07%提高到现在的51.9%,有效地缓解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由项目实施前的423平方公里下降到2004年的371平方公里,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在打生态牌的过程中,该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样板点,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水果、木薯、桑树、霸王花、剑麻、甘蔗、淮山等11个经济作物产业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的农业生产。目前,以新安镇道峨村为起点,南百二级公路沿线至果化山营的水果经济带初具雏形;以“水果大镇”四塘镇为代表,旧城的桑蚕、海城的剑麻、黎明的板栗、新安的杨桃等“一乡一品”格局初具规模。在示范样板点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经济作物21.7万亩,农业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3.33%。全县形成了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经济结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