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时代。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在珠三角与东盟之间的中间联结点,珠三角—广西岑溪—东盟家电产业园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论规模,岑溪家电产业园一期占地才350亩,进驻企业17家,在广西众多工业园中属于袖珍型的产业园;论时间,岑溪家电产业园的创办满打满算才一年;论影响力,它却吸引了不少于200批次珠三角的企业家前来考察,还自主研发了微光波炉和电热感应炉两种新产品,岑溪家电产品远销东盟和欧洲,自治区领导视察过后对此连声赞好。
8月10日岑溪市政府主要领导收到一条发自广东进园企业樱花公司老板谢腾飞的短信息:2007年,广西年,产业转移必然!珠三角,无民工,出招多数无用。订单不完成,罚款!罚款!老板难,企业苦!进岑溪,财富路!
家电产业园声名鹊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句话:专业化的特色,是其魅力之所在。它的背后,还有更吸引人的精彩和独到之处……
天时地利人和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岑溪市因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近年,它抓住临近广东的“地利”和东部产业扩张的“天时”,建工业园区,先引进企业再发展产业,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岑溪家电产业园原名紫泥工业园,当初对其定位颇费了一番周折。岑溪当时的考虑是:东部产业转向哪里?我们接什么?如何承接?
20多年前,珠三角作为亚洲“四小龙”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凭借沿海地缘优势,利用前厂后店的发展模式,经济得到了很好发展。
随着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等成本的提高,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增加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特别是作为人均资源储量远远少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珠三角,近年来,电荒、煤荒、油荒、地荒等问题接踵而来,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日益严重,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不断增高,所以珠三角低端制造业内移已是大势所趋。
经过分析,岑溪市得出结论,产业升级和产业空间转移是地区经济质量提升的必经之路。产业转移的实质是资本转移,主轴则是技术层面的转移。这种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整个珠三角经济的推动力逐渐呈乏力态势。
不过,珠三角的产业未必会转向内地:一是广东省政府正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产业侧重转向粤西、粤北山区;二是内地如果缺乏相应的软硬环境和条件,吸引力会大为降低。
“人和”方面,上个世纪90年代初,岑溪市率先在广西搞对外开放,造就了一批发展意识强、有能力、有办法、有胆识的干部,也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老板。岑溪人重商,不少人有1万元就要做生意,有5万元就要办厂,当地社会治安也不错。
综合考虑,岑溪市决定对接珠三角家电产业,建立专门的家电产业园。
三个理念
理念之一:“有所为有所不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有好的载体。岑溪成功地摸索出载体建设的新路子,那就是准确定位建设家电产业园,让利客商,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既规避政府资金不足,又让民间资金长线投资,让客商和本地老板都看到发展的空间,克服单靠外资的短处。
理念之二:“蜜糖引蚂蚁”。岑溪人办工业园很有策略。工业园一期的企业生产者和所有者结合在一起,好处是企业进来能迅速生产,短平快的结果显而易见,也符合外商小试牛刀的心理,成功后再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岑溪的土地竞争并无多少优势,但二期却鼓励客商直接置地建厂,这样就不易见异思迁,企业更稳定在当地扎根。
理念之三:“孤立思维变为发散性思维”。在一般人眼里,一个县级市既无辉煌的工业发展史,又无特殊政策环境支持,顶多只能搞些小打小闹、土法上马、拾遗补缺的名堂。但近年岑溪却下了一盘好棋。岑溪家电园区创办之时起,就认识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是否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因此今年春开始,就投巨资创办占地500亩的岑溪市职教中心,又着手建设城市解困房,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宿。这样每年新增的1万人劳动力,除六七千人升学外,通过规模集中培训后充分就业,可以为家电产业园及其他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这些产业工人有序转移后,在城市里吃穿住等消费,能促进城市的房地产、第三产业发展,还可以帮助农村家庭增加收入。
提供“产学研”全套支持
当年岑溪在广西“冒”了一回,凭的是敢想、敢创、敢为天下先。如今,岑溪继承这一思维的同时,更立足于抓实抓细。
岑溪家电产业园的成功法宝是紧紧抓住“招商、建设、服务”三大块,每一块都用心做足做实。
第一,招商方面摸索出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配套招商等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是开放的,生产要素总是向能挣钱的地方流动。他们派人长驻珠三角,广交朋友,广纳信息,主动“傍大款”;招来了老板,以诚信政府的形象做砝码感动老板,使他们带母公司、带亲友奔岑溪;装配的企业过来了,配套的下游企业如塑料制品、五金冲压、模具制造、电路电器板、家电专用数字电缆等企业也顺利引进了。他们体会到,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引进,又有利于整个家电产业的配套。
第二,下功夫建好基础设施。不管财政多困难,政府千方百计拿出1000万元资金建设工业园区,搞好“三通一平”;借助民间资本建厂房;未雨绸缪,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及时将工业园区二期的路网架构建好,大大增强了接受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服务方面,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园区的吸引力。招商时,岑溪人主动帮外商算细账,使外商看到在岑溪投资成本的优势和发展的空间,而不像有的地方单靠变相的零地价来恶性竞争。事实显示,外商对土地优惠并非十分在意,外商更看重的是后续服务。外商进园后,岑溪充分了解外商最缺和最需的东西,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之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对于资金薄弱的小企业,岑溪人找来担保公司和金融部门,让他们“谈婚论嫁”。岑溪政府更注重人才的配套,7月底已从相关高等院校招聘10名优秀毕业生组建家电研发中心,请先进园的乾沂公司老总王佑兵担纲,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提高家电企业落户后的竞争力。这样,企业生产、员工来源、研发自主品牌的“产学研”一条龙优势都有了保障。
岑溪人更长于谋势,善于造势,真抓实干,把原有产业同新产业衔接好。岑溪原有花岗岩、铅锌等资源型产业,现在同步引进纺织、家具皮革等行业,使产业布局和升级得以同步。不仅如此,岑溪还因势率先提出“人人有就业,户户有保障”的目标,力争三年内全市实现这一旨在促进和谐的目标。
岑溪经验启示:承接产业转移的西部地区,要打好基础有备而来,准确对接,还应当同县域经济发展相配合,依靠两个市场,谋求全面协调的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