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张华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1-7月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

  8月22日清晨,武鸣县马头镇农民韦文德骑着摩托车,来到自己的甘蔗场,督促30多个帮工喷洒农药;上午11时,他又赶回养鸡场,和妻子一起搅拌饲料喂鸡。忙个不停的韦文德对记者说:“我的甘蔗场有300亩,鸡场一年可养2万多只,今年赚个一二十万元没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鸣县加大科技培训、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多管齐下实施富民工程,使6000多名像韦文德这样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土老板”脱颖而出,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今年1-7月,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

  该县把科技培训工作放在富民工程的首位,充分整合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在丰富内容、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让群众掌握好种养技术和市场信息,树立起创业的信心。今年以来,该县先后邀请52名来自自治区、南宁市的专家,举办速生丰产林、木薯高产低耗栽培、低成本养猪、牛品改等168期技术培训班,受训农民13万多人(次),从而造就了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速生林大户200多个、甘蔗大户500个、马铃薯大户1000个等。该县首批乡土人才潘培斌,大胆承包500多亩荒坡,先后开发种植香蕉、龙眼、木薯、甘蔗等,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老板”,去年种蔗纯收入达46万多元。今年初,他还被泰国旺可泰糖业有限公司聘为甘蔗生产技术顾问,聘期10年,年薪6万元。

  该县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养模式,努力实现种养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养殖方面,引进利源养鸡公司、皇氏乳业集团、龙宝猪养殖公司等龙头企业,督促企业与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搞好购销衔接。同时,建立国家生猪储备基地、500个标准化养鸡专业户、“双百”(100头奶牛、100亩草场)奶牛小区,以及山羊圈养、黄牛品改、本地塘角鱼高密度养殖等生产基地。种植方面,以“三田”建设为主要载体,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连片种植甘蔗50亩以上的农户,由糖厂免费机耕,补贴化肥、滤泥、地膜、农药等物资。采取多元化投资经营的方式,吸引大批经济能人参与经济林开发,目前已发展到36万亩。灵马镇方和村的方志泽4年前在本村承包150亩荒山种植速丰林,今年砍伐后获利42万元,他高兴地称自己建了一个“绿色银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