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罗日杰 黄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依托山区资源 选准开发项目 打造名牌产品

  大化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组织群众努力突破传统生产意识的束缚,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截至7月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

  该县以“创品牌、建基地、深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具有大石山区生态型特色的现代农业。按照“宜旱则旱、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的原则,实施“东蚕西鱼,南麻北羊”的“联动崛起”战略。依托济民制药厂等企业,在石山地区种植扶芳藤、金银花等中草药2万多亩,力争创建10万亩的中草药基地,饲养山羊37万只,种植剑麻4.3万亩,预计种植10万亩;红水河沿岸和库区淡水养鱼6.49万亩,渔业总产值5500多万元;在公路两旁和坡岭地区,种植速生桉10万多亩、桑叶8000多亩,饲养二元母猪、三元杂猪36万多头。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城南工业园区为平台,围绕优势农产品,引进、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组织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北景鱼”品牌和“无公害”品牌。已得到有关部门认定的“北景鱼”标准化示范区的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已成规模;在发展无公害生产的同时,已引进5家加工企业,正在进行瑶家传统腊猪头皮、腊三味、旱藕粉丝、玉米锅巴、腊鱼、七百(山字头+弄)瑶鸡等无公害农副产品深加工,并逐步形成特色品牌。

  各级部门不断完善和提高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和组建中介组织,发展农民经纪人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生力军的服务体系,组织产品销售,加大市场流通,促进产业发展。据统计,全县已有20多个中介组织、800多户农民专门从事收购、加工和销售等中介经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