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贺振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发展工业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国际旅游名县阳朔今年头7个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是2000年的2.33倍;利税比上年增长41%,创下历史新高。但是,阳朔的山照样青、水依旧绿,其发展环保工业的思路值得全区借鉴。8月21日,该县有关负责人对记者笑言:保护好山水就是阳朔最大的发展,这8个亿的工业GDP是从青山绿水间“找”出来的呀!

  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的阳朔,能不能发展工业?该县历届领导都非常谨慎。为了治理工业“短腿”,从2000年以来,阳朔县大胆探索如何结合旅游和当地资源发展工业的新路子,将工业向旅游工艺品加工、大理石加工、竹木制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等6个方向延展,形成了独特的资源加工型工业模式。

  “加工型工业既能照顾更多的老百姓就业,同时,只要赋予它相应的科技含量也能赚大钱。”县委书记谭峰介绍说,金宝乡是阳朔最偏远的一个山区乡镇,那里并不盛产毛竹,但当地农民却将竹凉席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各式各样的竹凉席产品八成远销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去年贸易额超过8000万元!“没有资源优势也敢于‘无中生有’,阳朔工业在青山绿水间硬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阳朔“山水画扇”是备受中外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之一。全县画扇厂现在已发展至200多家,年产360万把,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画扇生产基地。在福利镇街上画画扇达21年的赵桥发一家,在当地有“画扇之家”的美誉。老赵说得很实在:“我们阳朔人只有守住了青山绿水才会有客来,有了客人,我的画扇就不愁卖不掉。我算是依托青山绿水吃‘工业饭’的代表之一!”

  有关负责人说,全县旅游工艺品、竹木制品和农产品加工等6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总产值,目前已占到该县工业GDP的80%份额。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