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0日 来源:阳朔县委宣传部 作者:贺振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至7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98亿元,同比增长40.59%

  近年来,阳朔县紧紧围绕“旅游立县,工业强县”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工业----环保工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1至7月,阳朔工业整体运行良好再传捷报,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98亿元,同比增长40.59%;实现销售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42.52%;实现利润总额9543万元,同比增长40.81%;实现利税总额 11504万元,同比增长41.08%。“四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阳朔虽然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县,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但阳朔工业基础薄,经济总量小。过去,“能不能发展工业?如何发展工业?”阳朔一直持谨慎态度。为了治理工业短腿,从2000年以来,阳朔县大胆地探索如何发展工业的路子,并独辟蹊径把它定位为:向旅游工艺品加工、大理石加工、竹制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等方向发展,在适当的地点发展适宜的工业,同时还要大力引进对环境污染少的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为此,阳朔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出台和实施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管理规定和措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在加快白沙工业园、葡萄工业园和金宝新村工业园建设的同时,在福利镇和普益乡各建了一个工业园,扩大了工业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

  阳朔县还帮助和支持各乡镇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型工业和加工业。白沙镇盛产大理石,围绕大理石加工集聚了一批小企业;葡萄镇和金宝乡形成了竹凉席生产基地;高田和福利镇是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目前,阳朔县已初步形成大理石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酒饮料生产、建材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为主的六大产业。近几年,阳朔的工业发展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了工业发展的重大突破。至2006年,其成绩更为显著,全县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125660万元,同比增长50.5%,工业增加值39556万元,同比增长40.2%,实现利税总额18654万元,同比增长110.80%。其中规模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工业总产值(现价)同比增长122.4%,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87.58%。

  今年以来,阳朔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抓好全县工业的大发展。首先是抓好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服务工作。为了指导、协调、服务好全县15家规模工业,阳朔加大了对这些企业的追踪服务,切实为这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对已列入桂林市“1234”工业发展目标替补帮扶对象的兴源铅锌矿,为鼓励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阳朔积极帮助该企业做好尾砂库扩容工作,同时引进投资商对企业尾矿回采再利用,既增加了利润,又保护了环境。1-6月,兴源铅锌矿实现工业总产值4533万元,比上年同期净增2168万元,实现利税2874万元,同比增长159.39 %。其次是加大新上项目扶持力度,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今年,实行县委、政府领导和县直单位挂点联系全县骨干企业制度,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千方百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共有6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达2150万元。第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工业园区建设。积极主动抓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到广东、浙江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及回访活动,以诚招商,引进了浙江李字蚊香、瑞峰木业、奥林再生能源项目落户阳朔,总投资 3800万元。为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阳朔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县财政在年初预算安排5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追加安排1000万元,投入园区标准厂房的建设,为园区建设大会战与项目建设推进月活动提供了财力保障。

  近几年阳朔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全县的县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阳朔的经济发展突破过去一直居于桂林市各县区后位的状态,一跃成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阳朔还荣获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称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