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唐代诗人沈彬对阳朔之美的描绘,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其实,今日的阳朔已不止是山水美,城市建设也很有特色。不求大,不求全,不跟“欧陆风”,坚持走“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之路,是阳朔推进城镇化的主旨。有关负责人说,这个“特色”就是“桂北风韵”——小青瓦、坡屋面、马头墙、木门窗、吊阳台、石板路。
阳朔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介为“休闲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被国家旅游局定为“首批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示范点”。阳朔人在保护好山水的同时,力保城镇建设与自然风光相协调。为此,阳朔踏上了“城镇品牌”的塑造之路。
“特色是城市的灵魂,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魅力。”该县有关负责人说,在城镇化进程中,阳朔在建筑风格上突出展现地域个性、文化个性和自然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镇风格,建筑与山水风光高度协调,着力打造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旅游精品城镇。
阳朔从规划入手,以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性整治为突破口,塑造城市特色。名扬中外的西街是县城的核心景区,1997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历史街区。然而,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墙面斑驳破损,管线或凌空架设、或附墙攀行,西街的传统民居在“欧陆风”的紧逼下,似乎悄然褪色。庆幸的是,阳朔人及时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对西街进行保护性整治拉开了帷幕。“将所有管线下地,沿街立面和危房按原有风格进行拯救修葺,恢复和再现‘历史信息’,凸现桂北民居特色。”有关领导告诉记者,由于较好地传承了西街“老街长长、古巷悠悠”的风韵,改造后的西街备受中外游客青睐。西街保护性整治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因此还获得了国家三等奖和广西一等奖。
西街老街区的成功改造,为阳朔继续改造其他街区提供了借鉴。随后,他们对县城前街、滨江路、观莲路、桂花路、城中路、府前巷等“五路一巷”,按照西街的风格进行了石板路延伸和“竹筒房”改造;还通过拆迁建起了一条“新西街”与老西街相连,形成一个“大西街”。据统计,阳朔城镇建设近年来总投资达13.18亿元。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史诗,她最能体现一个地方历史的厚重。建县达1400多年的阳朔,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县城文化广场可以找到生动的注解。走在用青石板铺就的文化广场上,水池、叠石、平台及两座小拱桥自然形成的小舞台,四周镌刻着“孙中山大总统巡视阳朔纪略”、“徐悲鸿客至阳朔”、“徐悲鸿、张大千、李济深同游漓江纪事”等历史符号,将广场装扮得古朴典雅。一位学建筑专业的游客曾感言:“阳朔广场虽小,但散发出的人文气息让人感动!”
除了对县城文化古迹进行“桂北风韵”的彰显,阳朔人还将视野拓展到对乡村历史名街、名村的开发性保护上。如兴坪、渔村、木山等,近来也实施了较好的规划和保护。与此同时,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如泥瓦房、中国功夫、中国画扇等民间艺术,经过精心保护,都在这里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成为“东方文化”吸引洋人眼球的“代表作”。
通过多年努力,坚持走“桂北特色城镇”之路,让阳朔人尝到了甜头,实现了城镇化与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至今年上半年,被授予“自治区文明县城”的阳朔县城面积是10年前的3倍;2001-2005年,阳朔连续被中宣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阳朔经济发展今年4月已跻身广西“十佳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