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汪永东 蓝灿然 梁海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的融江河畔,有一个村落叫上寻阳屯。近几年该屯靠种桑养蚕,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屯。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屯就开始种桑养蚕,却上不了规模。2002年,新上任的党支书何翰流带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抓住全县林种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大力发展桑蚕业,使该屯种桑养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全屯种桑面积27.33公顷,养蚕1068张,产鲜茧42吨,销售收入170万元,光养蚕一项人均收入就达8700多元。

  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去年该屯共建沼气池40座,入户率达90%;卫生厕所改造26户,普及率达60%。不少人购买了彩电、冰箱、摩托车等。目前,全屯建有砖混楼房41座,户均存款3万元,上寻阳屯成为远近闻名的“桑蚕”屯。

  上寻阳人不仅自己的小家生活过得宽裕,也舍得出钱出力建设集体这个大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这几年多方筹资、捐款4万多元,修建了文化图书娱乐室,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全屯硬化道路近3公里。每天有保洁员定时打扫卫生,保持了村屯的卫生清洁。这里乡风纯朴,治安状况良好,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每每谈及这些变化,村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都是沾‘蚕宝宝’的光啊!”

  为响应县委发出的共同富裕号召,该屯的黎远新、黎远明、黎远清、黄宏光、黄宏源等7名党员和青年民兵突击队组成了“党员致富学堂”和“农家课堂”。他们将自己的家变成课堂,添置了桌椅和床铺、办起了桑蚕学校,自己当起了老师,广收弟子,免费教给学员种桑养蚕技术。对前来求学的群众,他们总是手把手地教,还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从不收一分钱。有时还为外乡的困难学员提供返程车船费,让群众深受感动。

  今年3月,杆洞乡一村民的桑树突然犯病,桑叶大面积发黄枯萎。电话打到屯组长黎远新家里。他二话不说,当晚就乘夜班车赶往杆洞乡,为桑树诊断病情,对症下药,为该村民挽回了不小的损失。

  自今年开办“党员致富学堂”和“农家课堂”以来,该屯共接待群众4批500多人次。这些群众通过学习,大都掌握了种桑养蚕知识,学成后回乡创业。到目前为止,全镇种桑面积达800公顷,其中今年新增桑树400公顷。计划养蚕近5万张,产蚕2000吨,预计总产值2400万元,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