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3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嘉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上林县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需要和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这个县以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拓展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依托县域内的土专家和土技术,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开展各项培训工作。结合本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选择了67个基础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养殖场、农业种植大户、企业车间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示范基地,在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面支持教学(实习)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如以大丰镇小蚕共育示范基地、木山乡黑山羊养殖基地、白圩镇无公害网箱养鱼示范基地等为基础,培训本地党员群众,做到现场观摩、现场动手,加强培训,并给群众发放实用技术专题片、专题教材。还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组织群众到外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拓宽视野。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班80多次,参加培训人员达3500多人次,培养出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

  一大批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无限的生机活力。白圩镇马安庄和耀军庄群众充分利用清水河资源优势和被列入国家无公害网箱养鱼标准化示范区的品牌优势,发挥技术特长,大力发展网箱养鱼。2007年,共投养810箱,预计产值达1700万元,人均产值超两万元。当地群众并不满足现状,引进广西农科院最新酿酒葡萄品种,在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正在如火如荼规划建设一个集“岛上野炊、河边钓鱼、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家旅游业。

  经济发展了,但农村赌博行为、封建迷信等社会风气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上林县全面建设“洋渡——清水河文明示范带”,着手打造沿大明山文明带,以点带面,掀起全县文明创建的高潮,引导全县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全县共创建了48个小康生态村、26个南宁市生态文明村和一大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文明户。

  与此同时,上林县还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大力兴办村文化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农村结合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民族民间文娱活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