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7日 来源:富川县科技局 作者:吉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文老师,我们村这片黄花梨基地去年挂果挺多的,今年开的花个头硕大,可坐果却比去年少了许多,这是怎么一回事啊?”近日,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有名的黄花梨种植专业村——葛坡镇楼村的“农家课堂”上,许多果农迫不及待的向广西果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种植技术。这种热闹的场面近年来在瑶乡富川时常见到,它是该县农民积极走科技致富之路的一个缩影。

  富川瑶族自治县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有利时机,从培养“两强”党员和科技示范户入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从发展建设科技型种养基地和立体生态农庄入手为农民搭建学习平台,带领瑶乡农民奔上了科技致富的“快车道”。目前,全县培育拥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2万多人,树立农村“两强”党员2400多名,建立了立体生态农庄200多个,农业综合效益得到稳步提高。

  针对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富川组织科技、农业、科协、金融等涉农部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建立以县劳动力培训中心为核心、乡镇农技服务站和农村“农家课堂”为基点的综合培训网,依托校企联合培训、科技专家下乡培训、“土专家”现场说法等,使农民在田间果园就能轻松的学习实用科技;并以科技培训班为依托,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党员和致富能人成为“两强”党员和科技示范户,强化农民学习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传帮带机制,引领更多的农民用科技致富。同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强跟踪服务,加大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本地农民建设规模种养基地、立体生态农庄,带动群众发展规模农业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强力“助推器”。。

  据了解,该县福利镇茅厂屋村以前是一个村级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十分贫困的小村庄,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县科技部门的扶持下,把科技专家请到村里办起了“农家课堂”。目前,该村平均每户养殖瘦肉型猪5头以上,共建立了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个;发展黄花梨连片种植150多亩。去年,茅厂屋村的人均收入已突破5000元,成了福利镇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