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16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朱新韬 叶保锋 蒙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莫大村村民摘收葡萄。


    落日的余晖洒在葡萄园里,村民挑着箩筐陆续来到葡萄园,采下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为第二天赶早市做准备。随着采摘葡萄的村民多起来,葡萄园里说笑声此起彼伏……

    这是日前记者在横县那阳镇莫大村采访时看到的动人景象。

葡萄园里果农开心

    一排排葡萄藤攀爬在葡萄架上枝繁叶茂,一串串果实垂挂在枝叶下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在莫大村百亩葡萄园,我们找到了一边摘收葡萄一边唱歌的村民莫延雨,他对记者讲述了葡萄种植给自家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52岁的莫延雨笑称,早几年,自己的心情可不像现在这样愉快——生活的压力使他根本没有心情边干农活边唱歌。原来,那时的莫家经济来源主要是靠茉莉花种植,他家虽然只种有1.6亩茉莉花,可是到了茉莉花盛开高峰期,为了抢摘花蕾还要请工人帮忙摘花。莫延雨说,种植茉莉花是件辛苦的事,摘花人每天从早晒到黑,尽管如此,除掉成本投入后,一年的经济收入也只有2000到3000元。莫延雨要供两个小孩读书,生活的重负让他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来。

    2000年,莫大村动员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改种经济效益高的巨峰葡萄。莫延雨拿出0.2亩地跟随大伙试种葡萄,这块“小试验田”让莫延雨尝到了甜头——葡萄批发价都高达10.4元/公斤,而且还有小商贩追到家里订购。看到种葡萄有前景,莫延雨把家里的2.1亩地全部用来改种葡萄。2004年,莫延雨种植的葡萄因管理得当,结出的葡萄单果大、品质好,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除去成本,他赚了10600元,亩产效益高达5000元以上。

    近年来,靠种葡萄莫延雨每年都能获得1万多元收入,他能轻松供孩子上大学,还建起了一栋两层楼房。莫延雨说:“是葡萄改变了我的生活。”

    如今,莫大村95%以上的农户都住进了楼房,每家每户都安装上了固定电话,至于摩托车、农用车、时尚家用电器等在莫大村也是应有尽有。

“逼”出来的富民产业

    莫大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当初选择种葡萄其实也是被逼上梁山。

    莫大村党支部书记莫范仁介绍,由于莫大村人多地少,村民人均耕地不足0.7亩。2000年,该村“两委”班子认识到,仅靠发展传统农业生产,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个别农户养猪种菜,也只是赚点零花钱。于是,他们请来广西农科院的专家为莫大村“出谋划策”,专家们对村里的土壤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发现该村土壤富含钾、硒等,适宜种植巨峰葡萄。于是,莫大村组织党员骨干、村民代表到桂林兴安、平南县等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葡萄种植致富的先进经验。

    当年3月,莫大村从西乡塘区罗文村引进了300亩巨锋葡萄,罗文村还派出技术员到莫大村传授种植技术。经过两年试种,莫大村的葡萄种植成活了250亩,挂果每年为村民人均增收700多元。这期间,莫大村还派出两名村干部到外地学习,专攻葡萄病虫害防治,他们还反复试着利用葡萄园内的空地,套种水稻、花生、蔬菜等作物。如今,莫大村的葡萄园已成了多种农作物种植园——他们利用葡萄园排水沟种稻谷,葡萄藤下种法国豆、蔬菜,田埂旁种花生,使葡萄园内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葡萄亩产量达1350至1750公斤,市场收购价是7至9元/公斤,亩产值达7000至10000元。再加上套种稻谷能获得250公斤,套种法国豆能增收2000元。”村支书莫范仁告诉记者,事实证明莫大村把种植葡萄这一高效名优水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是正确的。莫大村葡萄种植还具有一个市场优势,那就是因地理气候原因,该村葡萄每年比桂林兴安的葡萄早上市15至20天,所以不愁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常言说得好:有特色才有市场,有规模才有效益。莫大村葡萄种植规模还不算大,农户种出的葡萄每天仅运往县城就会被当地果贩抢购一空。莫大村的村干部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决定要带领村民把葡萄种植蛋糕做大,让更多的村民种植葡萄致富,并形成大规模、大产业。目前,在莫大村一些新的葡萄园也像雨后春笋般冒出,该村准备成立葡萄种植协会,更好地服务果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