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戴文戈 张玫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报兴安讯 兴安县着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打造科技型农民,农技培训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民得到培训的机会不断增多,培训效果不断增强,农民的实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县举办各种农技培训近1000多场次,参加培训人数4.3万人次。

  兴安县培训农民的渠道多种多样,主要有:

  示范基地现场培训。全县共建有上规模的各类示范基地50多个,同时确定为培训基地,各乡镇、村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农民的意愿,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进行现场培训。该县农业部门还把示范基地的所在地址、规模大小、发展项目等内容统一印制成小册子,分发到农民手中,扩大示范基地的知名度,有效吸引农民朋友主动进基地参观学习。1月至5月,慕名到兴安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学习的农民就达2000多人次。

  流动技校巡回培训。兴安县专门从农口部门抽调20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职农技人员,成立流动技校,分成三个小组,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屯),举办农科知识巡回讲座。流动技校每到一个村,都请农民朋友点题和提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讲座。流动技校给农民朋友带来新技术新信息,还帮助农民朋友现场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大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流动技校每到一村开讲,总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甚至还出现村与村之间争抢流动技校的感人场面。

  经济合作协会挂牌培训。兴安县建立了40多个农村经济合作协会,县里鼓励和引导他们挂牌成立协会农技培训学校。协会农技培训学校以协会会员和当地群众为主要培训对象,围绕协会里的种养项目来开展培训。每次培训由协会自己邀请县农业科技人员、外地种养大户或者本协会里具有一定实用技术的会员来主讲,讲座通俗易懂。许多没有入会的群众看到协会能免费培训,并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便纷纷加入到协会中来,协会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壮大。

  联系单位包村培训。兴安县建立和完善了县直单位联系村制度,并把农村实用技术服务作为帮扶的重要内容,根据所联系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特点,每年有效实施四次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掌握二至三门实用技术,促进农村种养业的发展。该县还把联系单位包点培训列入县直单位岗位责任考评范围,规定没有按质按量完成包村培训任务的单位年终将取消评优资格。今年1至5月,全县89个县直单位共开展包村培训130多场次,接受培训的农民6800多人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