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企业生产车间一角。陆波岸 摄
攻破讹传之后,宾阳人进一步认识到:顺应并掌握商品经济规律的人,将成为商品经济中的骄子,违逆它的人将被无情地淘汰。
“宾阳制造”品牌渐渐雄起之后,他们没有停留在既争得的“名分”上,而是全力整合昔日小打小闹的“作坊经济”,全力创响品牌、强大实力,推动“宾阳制造”实现从“小船过江”到“航母出海”新的飞跃,壮大宾阳民营经济。
不仅是争“名分”
2003年,夏秋之交。
正当满枝苍翠渐成累累硕果的时候,“宾阳货”和“宾阳制造”这两个名词,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社会各界讨论的两个关键词。
就在那一年,当宾阳人掀起为“宾阳货”正名之风时,有人及时提醒:“宾阳制造”的讨论不能只停留在“名分”之争这一层面上,要把“宾阳制造”产品提高一个档次。
学术界研讨指出:真正上档次的“宾阳制造”,产品质量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领先;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较高;企业质量体系要健全;要具备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能力;要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售后服务;质检要过关。这样才会大大提高"宾阳制造"的档次和信誉度。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钟启泉认为,“宾阳制造”不等同于“宾阳生产”,它应是广西名牌、中国名牌甚至是世界名牌的代名词。针对当前“宾阳制造”的产业规模小,产业龙头企业实力小,影响力小的客观实际,要加快做大做强宾阳各项主导产业、扩张产业的规模;通过集团化运作,发展名牌,扩大名牌的规模和影响力,提高“宾阳制造”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民营经济强县。
欲正其名,先正其行。为“宾阳货”正名,宾阳人想要的也不仅仅是“名分”——他们要名声,更要品牌和经济效益。
宾阳人看到,该县“家家冒烟,村村点火”的产品分散经营生产模式,曾一度促进宾阳手工业蓬勃发展,但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存在“低、短、散、少、粗”等缺陷。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各个家庭作坊生产的产品都是自己联系买家,买家收购过去,挂上自己的牌子再转手销售。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村民只是赚小头,真正的大头被中间商给赚了。而且,这些家庭作坊生产经营模式还经常陷入“自家人打价格战”的两败俱伤困境。
走出“假货”泥淖的宾阳人立志借助民营经济这一链条,做大做强“宾阳制造”产业。同时,通过创响“宾阳制造”品牌,助推宾阳走上民营经济强县之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产品只局限于在宾阳商贸城和南宁的高峰商场、和平商场这样的区内市场销售。
“2001年,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宾阳的各种优势,我们认为宾阳完全可以借鉴‘温州模式’和‘义乌模式’,打造‘宾阳制造’品牌,实现民营经济新一轮腾飞。”宾阳县委书记施汉飞回忆说。
船大好出海
2004年7月。一个丰收在望的季节。
“叠个千纸鹤,再系个红飘带,愿善良的人们天天好运来……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2004年7月,广西边陲城市凭祥市歌声嘹亮,商贾云集,为期两天的“宾阳制造”走东盟(凭祥)展销会暨项目推介会在凭祥市浦寨上海城隆重开幕,为“宾阳制造”而来的东盟各路客商云集此间,友谊关下刮起了一阵不小的“宾阳制度”旋风。
那两天,“宾阳制造”“东盟”这两个词紧紧连在一起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媒体上,并成为网上点击的热点:“‘宾阳制造’大举挺进东盟”、“从家门口到国门口,从走东盟到定位于世界,宾阳商品要实现迈向世界的‘三级跳’”……
打造“宾阳制造”品牌,宾阳人提出“船大好出海”的战略理念。施汉飞说,这次展销推介会是“宾阳制造”第一次走到国门,共有80多个厂家140多个系列700多种商品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客商“亲密接触”。这次活动宣告了“宾阳制造”走东盟已由“单打独斗”转入“兵团作战”时代,大大扩大了“宾阳制造”的知名度,让“宾阳制造”在东盟各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其实,“船大好出海”战略理念在推动“宾阳制造”崛起过程中,这次展销推介会只是其中一个“动作”。素有“小商品之乡”美誉的宾阳县,通过每两年一次的民营经济发展研讨会和小商品展销会、组织“宾阳制造”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销等举措,推介宾阳产品,充分显示了“宾阳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形象。
这些大“动作”及其带来的效应,强有力地辐射带动全县皮革、建材、纸品、竹编、陶瓷、小五金、农机具等30多个优势产业、1400多个品种,整体品牌效应凸显,积极抢占区内外甚至国内外更广阔的市场。该县竹编产品远销美、日、韩以及中东、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家制革厂生产的劳保手套全部销往美国、西欧和香港。
事实告诉我们,宾阳人的努力不但让“宾阳货”恢复了本来应有的名声,还创响了“宾阳制造”品牌,推动民营经济走上发展的“快班车”,令世人瞩目。
宾阳人自豪地说,如今,跨过“宾阳货”门槛的“宾阳制造”,已经从“小而全”向“大而新”,由“小船过江”向“航母出海”方向发展,全县2.4万多户个体工商户、440多家私营企业、285个专业村和103件品牌商标、培育名优品牌8个凸显的规模效应,成为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2000年以来,该县全部财政收入中,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