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1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古杏全 徐光全 钟世萍 潘定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一轮建设和谐社会、共创富民强县大业的热潮在钟山蓬勃兴起。和谐的音符伴随着崛起的步伐,已构成凝聚人心、加快发展的主旋律。

  社会要和谐,经济要发展。钟山县委县政府明白,发展要以富民为先,富民要以创业为先。2004年,制定了“实施财源建设‘千百万工程’,夯实多元化的财源基础,加快推进三化两业进程”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措施,在巩固壮大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对振兴县域经济和促进财政增长具有较强支撑力的工业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优质烟叶、畜牧水产等八大商品基地建设。招商引资建起香港丰泉菇业、兴旺木业、双寅制丝等157家产业关联度高、辐射作用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改革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3亿多元投入城镇建设。近几年规划建设的县城八条街道和两个商住小区已先后建成;通过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望高、公安等重点小城镇建设跃上新台阶。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夯实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钟山县委县政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把更多的精力用到维护社会稳定上,把更多财力投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带领广大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钟山日新月异的变化,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钟山县委县政府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通过发展工业,拓展第三产业,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自2004年以来,全县安置高校毕业生、改制企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劳动力3000多人。同时,大力推进阳光培训、绿色培训班和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380多期,累计培训4.13万人次,新增劳务输出3.6万多人。引导和扶持发展电子、制衣、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近百家,使1万多农民就地转移进场当工人。

  为了解决看病就医的民生之急,钟山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初,县里把乡镇新农合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机关效能建设考核范畴。政府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卫生部门负责新农合的统筹协调,加强医药价格管理;财政部门及时划拨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并会同审计部门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管理;民政、扶贫、计生、药品监督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目前,全县共有308620名农民自愿加入新农合;农户参合率达71.6%;收集农民参合资金308.62万元,落实县级配套资金200.6万元。今年1至5月,补偿参合农民2908人次,合计金额144.61万元。

   钟山县在开展五保村建设,着力解决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等民生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应保尽保,群众满意”的原则,2006年7月前,将年收入低于650元的特困农民22507人列为首批保障对象。从今年开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50元调至683元。低保标准调整后,保障对象增加到22674人。一年多来,全县共发放低保金496万元。

  钟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定政策、作决策、办事情的第一原则,把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目前,已初步建立起特困群体住房、生活、医疗、教育救助和残疾人特殊救助等五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仅得到及时救助,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且看到了和谐社会带来的实惠和美好前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