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1日 来源:百色新闻网 作者:谢德谕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凌云县依靠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使县域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特色生态产业体系。

  一是构建自然资源梯次转化的支撑点。凌云县境内具有水力、旅游、矿产、畜牧、三叶(茶叶、桑叶、烟叶)等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经过复合式梯次转化,变成经济优势。

  二是构建生态农牧业经济的结构支撑点。在完善和实施生态农业优势产业和生态畜牧业互补试点工作基础上,确立龙头企业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先导地位,重点扶持凌云浪伏茶叶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的大生态农业发展体系。

  三是构建生态型工业经济的支撑点。由传统农业主导向新型工业主导转变,坚持走“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提升质量”的工业发展之路,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向“专、新、精、特”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是构建生态经济市场体系的支撑点。构建以县城、乡镇为依托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重点培育茶叶、八角、禽畜、药材、物资的物流市场以及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产权交易的生产要素市场,形成物资集散重地。

  五是构建生态经济骨干基地支撑点。按照经济关联度、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大小以及现有产业规模等实际情况,对经济强村进行经济功能规划与定位,予以重点扶持。如泗城镇镇洪村,加尤镇央里村和下伞村,沙里乡沙里村等村屯,搞好规划,确立发展重点,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重点扶持,以此带动周边村户,形成特色产业规模经济小区,进而形成若干经济发展的骨干基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