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 旭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全州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采取“四个转变”,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截止5月底,全县农业总产值6.9亿元,其中种植业占41.3%,农民通过种植业获得人均纯收入380元,同比增长7%。

  全州县在发展农业上紧紧围绕“产业富农、科技兴农”的工作思路,并通过“四个转变”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一是转变种植技术推广方法。改变过去“资料一发,技术到家”的方式,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户、技术操作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指导到田间地头”的培训方式,把农业实用科技和技术规范引入农户,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有效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133名农业技术干部常年驻村指导,去冬到现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0多期,培训农民1.6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4.3万份;二是转变科技示范方式。以创建规模种植小区为重点,积极推广“超级稻+养鱼+测土配方施肥+诱虫灯+食用菌”、“食用菌二次发酵”等规模化种植方式,建立超级稻、优势谷高产栽培千亩连片示范点11个,推广新品种15个,推广免耕抛秧栽培5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应用病虫无害化处理指导水稻生产167万亩,推广食用菌种植258万平方米,金槐规范化种植2.5万亩。同时还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组织引导各乡镇进行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目前有无公害稻谷、水果、生猪、南瓜和蔬菜等6个生产基地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认证;三是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从单一种植业经营转变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经销大户,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规模化农业发展。如,才湾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会员发展到3128户,种植提子3200亩,产值2300万元;四是转变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把项目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贫困村扶贫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投入到带动力大、示范性强的项目和规模种植大户,去年以来,该县建立31个农业科技种养示范基地,引导推广在千亩、万头以上的农业种养新品种26个,推广标准化栽培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育壮大优质谷、柑橘、金槐等科技型支柱产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