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3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吉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富川黄花梨销售点在步行街”,这条悬挂在县城主街道上的宣传横幅赫然醒目,让市民感受到今年的黄花梨开始上市了。时值水果丰收的季节,我们看到果农笑了,商家乐了。

  富川瑶族自治县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引擎,坚持产业特色化、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 经营品牌化的农业经济理念,通过广泛深入的实施农民“智力工程”,使农民由传统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大力推进现代优势农业发展。如今,“科技致富”新风吹遍了瑶乡,也吹鼓了农民的“钱袋”。

  富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立标准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农民培训搭建舞台。近年来,该县在水果产业中获得了巨大成效,现已建成8000公顷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立200亩以上脐橙标准化建设示范点9个。农业基地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由这些农业实体产生的经济效益极大鼓舞了周边农民的积极性和种养热潮,特色种养和规模农业开发已经从“干部号召开发”向“农民主动发展”转变而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该县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机会,把农民科技培训班设在基地,增强了培训的直观性和可看性。比如该县科技部门根据产业特点为农民举办了脐橙标准化栽培技术、黄花梨稳产优质栽培技术、早柑丰产技术等培训班,成功的推行脐橙无公害栽培技术近2000公顷,近5万农民从中受益。2006年,富川水果总产量达10万吨,产值达2亿多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超过800元。

  利用“农家课堂”培训农民是富川近年来实施农民“智力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该县采取“两个结合”的办法,搞活了“农家课堂”,也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乐意到课堂学习取经。一是把科技专家的“传经送宝”与乡土人才的“现场说法”相结合,让农民既可以学习先进技术理论,也能掌握“果状元”、“田秀才”、“猪能手”的本地“真经”;二是把农民“点菜”与政府“送餐”相结合,为了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县根据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先点菜后送餐”式培训,使农民通过课堂学习到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还避免了“盲目送餐”、“重复送餐”的资源性浪费。同时,该县充分发挥县乡村党校、农村文化夜校以及科技下乡、科技大篷车等载体的作用,拓宽农民培训渠道和方式。目前,全县树立农村“两强”党员2400多名,培育了拥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2万多人,他们通过创办水果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等奔上富裕路,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富川县科技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