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赵丽明 苏桂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想不到今年种竹子,政府每亩还给160元补贴,还外加40-50公斤肥料,这么好的政策,农户谁不争着种啊!”6月上旬,正在自家山地进行毛竹低产改造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桐子湾村副主任邓龙军告诉记者,他家今年扩种了16亩毛竹,“掌握了毛竹低改技术后,我们学会了靠山吃山!”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龙胜,“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世居在此的苗、瑶、侗、壮等各族群众每天要面对的现实。如何引导山区群众走“靠山吃山”新路子?随行的江底乡党委书记唐宗权介绍说,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是县委、县政府近几年坚持“科教兴县、富民兴县”的主旨。县里通过组织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走出了一条引领农民“学会吃山”的新路子。

  说起科普工作队,有关领导告诉记者,该县根据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工作队员走村串寨把科技知识手册等资料送到群众手中,并利用乡镇、村的科普宣传网络,对群众进行科学技术普及和宣传。以民族传统会期、科技活动宣传月等形式,每年从事科普活动达100天以上。

  “科普队在龙胜不仅是农民的老师,还是农民致富路上的红娘。”唐书记说,科普工作队通过建立南山梨、毛竹种植和毛竹低改、椪柑、罗汉果、西红柿、养殖业等科技示范户,并做好示范户的培训指导和示范带动,在全县推出了80户有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技示范户开展“结对扶贫”活动,每户带动20户以上农户脱贫致富,形成了“村带村、户带户”的示范带动体系,使得95%以上的青壮年劳力都掌握了1-2门科技,八成获得了绿色证书。

  “江底乡是桑江的源头,也是珠江水系的源头之一。国家实施水源林保护之后,老百姓不敢像过去总盯着山上的杉树换饭吃。”江底乡乡长唐旗胜说,“靠山吃山”不能砍树,那只有种竹、种茶、种西红柿了。但是,这些都得有技术才行,是科普队的专家进山对毛竹进行低改示范,并手把手地教会全乡农民丰产栽培技术。

  “多亏掌握了技术,我家去年卖毛竹的收入就有8000多元。我这代人种好了竹子,子孙就不愁没饭吃!”邓龙军边说边领着记者进他家里看,“彩电、冰箱、消毒柜、摩托车,我家一样不少吧,这都是科技引导我们会吃山‘吃’出来的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