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沿边不沿海、也不在交通主干线上的山区小县,没有国家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如何发展经济?这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命题。然而,属于典型内陆县份的凌云县却找到了破解这道命题的答案:巧妙地运用生态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经济。
瞄上“生态经济”
凌云是澄碧河、布柳河两条河流的发源地,亦是珠江源之一,凌云承担着保护上游生态的责任。在工业发展方面,凌云就受到了来自生态方面的种种限制,于是凌云人巧妙地运用生态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经济。
在发展思路上,凌云提出了建设中国白毫茶生产基地、全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示范基地、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四地”目标,重点实施国家生态公益林、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以及农村能源基本建设应用沼气池综合利用等项目。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围绕绿色生态做文章,主要发展生态经济林木,以茶叶、八角、油茶、桑蚕等为主,使林业经济成为主导产业。到今年5月止,全县茶叶面积扩大到0.72万公顷、八角1.2万公顷、油茶1.4万公顷、桑园0.25万公顷,面上重点实施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工程,辐射全县110个村,管护面积4.1万公顷;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596.6公顷,封山育林1000公顷;实施退耕还林0.62万公顷,配套荒山造林0.53万公顷。
以打造百色城后花园为抓手,按照建设生态示范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总目标,实施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庭院绿化、家庭绿化、景区景点绿化和水体绿化工程。在县属管辖的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进行道路绿化。现全县82.228公里省道中宜绿化的45.9公里已绿化44.5公里,绿化率达97%;83.787公里的县道,宜绿化的32.35公里已全部实现绿化。水利部门负责的水库、河流等水体的绿化,主河流总长120.3公里宜绿化的37.33公里已绿化了34.44公里;全县14座小型水库绿化率均达96%以上。从2006年开始,引进花卉种植获得成功,现已建起了广西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3.4公顷。
同时,把城镇绿化与城乡清洁工程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庭院、文明小区相结合,由城建部门对城市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立面,按照灰瓦、白墙、蓝天、碧水的格调,建好一栋楼绿化一个院、建好一个小区就建成一个景区。对小区和社区居民住户,统一花卉盆景和花卉品种,把县城建成名副其实的山城、绿城。凌云县城城区道路总长31.07公里,绿化10.352公顷,普及率达100%。同时,建有公园5个,中心广场3个,面积1公顷,绿化面积0.8公顷,绿化占总面积的80%。如今,城区面积已发展到500公顷,绿化面积238.99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7.8%,人均绿地15.4平方米。
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凌云县把退耕还林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东蚕西移的良好机遇,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桑蚕在全县种植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目前桑园面积占整个退耕还林面积的41.8%;年养蚕1.5万张,产茧1.05万担,产值1200多万元。今年1到5月,全县桑蚕收入达到464.36万元。此外,实施国家农村能源基本建设应用沼气池综合利用项目,沼气在解决传统的烧火做饭的习惯的同时,液沼渣能够有效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形成“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的良性循环生态链条,从而解决生活用能、环境污染和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凌云县结合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在全县推广“猪—沼—果一灯一鱼”模式,使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传统的烧火做饭的习惯的同时向沼气综合利用开发、发挥生态功能方向发展,取得了“一气带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三料促四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四业出三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较好综合效益。据统计,截至目前,凌云县共完成沼气池建设7460户,年节约木材燃料约11190吨,控制了森林资源的消耗。
几年来,凌云县立足该县山地资源优势,念山经,走林路,发林财,引导和鼓励种植能手和经济能人带头承包荒山,按照“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下种粮”的发展格局,向荒山要效益。县里则在树种、苗木、技术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县54个纯土山村的60多万公顷荒山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被村民们抢包一空,大部分的荒山都被村民们种上了八角、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近300元,八角、油茶、杉木、马尾松已相继长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昔日的荒山荒坡摇身一变成了“金山银山”。
此外,该县还大力发展种草养殖业,引草入田入土,草畜配套,良种良法养殖市场前景好的肉牛、山羊、鸭、鹅等食草型动物。目前,全县已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25个畜牧养殖示范项目,建立养殖示范基地34个,扶持农户6125户47000多人;成功推广了肉牛冻配改良技术,累计完成肉牛冻配改良3900多头。全县涌现出一大批肉牛、山羊、土鸡、麻鸭、鹅专业养殖户。如今,该县的山羊、肉牛已“坐上”汽车,走出凌云,上了大城市的餐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