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贝为超 隆美云 韦克俭 苏宏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丹县以“科技支撑、品牌引领、多业并举”思路发展创新型经济,拉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该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河池市第一,财政收入总量全区第二、增速全区第四,首次跻身“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县委书记潘育伟介绍,今年该县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4月地区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收入2.3758亿元,同比增长25.5%和101.12%。

  南丹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最大资源优势是有色金属。该县立足县情提出“做大做强第一产业、调整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总体思路发展创新型经济。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循环型经济转变。该县携手著名科研院校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打造河池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等平台,灵活引进中国工程院何继善院士等300多名高层次人才。依托人才优势自主研发铅锑合金冶炼分离等新技术,特别是无抑制剂选矿法、鼓风炉铅锑冶炼废弃渣综合回收铟技术等专利技术。延长产业链,开发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两头在外,两种市场”型有色金属深加工业。目前全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达30家,堂汉锌铟公司等6家公司成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45%,循环经济方兴未艾。南方公司等利用废气制酸,国家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津泰公司从废弃矿渣中成功提炼高纯铟。矿业经济由以卖原矿为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成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去年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值23亿元,比2004年增长260%。

  加速转化科技成果创品牌,引领创新型经济迅猛发展。该县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开发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园承载项目开发,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县开发引进13项新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高纯铟、高纯铅、高纯锑白及浓香型丹泉酒等8个新产品。实施工业品牌振兴战略,以研发支柱产业下游产品、系列产品为重点,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提高创新型经济质量和总量。丹泉酒业用先进技术建成全区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去年产白酒3300吨,产值2.23亿元,打造广西名酒品牌。

  扩大科技覆盖面,多业并举壮大特色支柱产业。该县运用现代技术嫁接传统产业,在酿酒、水电、农产品加工等非矿领域培植龙头企业,过去单一的矿业经济向“以矿为主、多业并举”创新型经济转变。实施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等项目,建立8个科技示范乡镇、85个技术服务组织和16个农技示范基地;九成农户采用先进技术,优良品种覆盖率98%。南丹作为“中国瑶鸡之乡”、“中国黄腊李基地”、“中国长角辣椒之乡”,形成新的特色支柱产业。去年,该县仅养瑶鸡产值就达1亿余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