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4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古杏全 张礼智 刘小辉 陈远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这是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字:八步区行政村通电率达100%,户通电率达到98.7%;已建成水电站82座,总装机容量18.21万千瓦,年发电量53092.81万千万时,供电量44633.35千瓦时,水电已经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数字表明,八步区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山育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哺农”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把水电开发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作为实施“三牌五圈”发展战略、建设特色县域经济的第一张牌来抓,以发展水电经济为突破口,以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为契机,全面实施小水电开发、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实施水电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推动八步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八步区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丰富的水利资源吸引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客商来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年4月止,全区签约建设水电站90座,总装机容量达21.79万千瓦,投资总额12.55亿元;累计开工建设的电站66座,装机容量19.15万千瓦,投资额8.71亿元,其中杨柳、大桂、水晶塘、石门桥、青湾等51座电站已建成投产。

  为了加快水电开发,推进电网建设,八步区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筹措资金1.2亿元对区内电网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适应工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根据水电开发建设的进展情况,在全区推行“以电代燃料”。目前,全区已有24.5%的家庭实行以电代燃料,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个区还抓住国家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的机遇,结合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开展为无电村送光明活动,解决边远山区用电难的问题,消灭了无电村,全区无电户从2004年的8055户减少到2992户。

  八步区水电建设蓬勃发展,为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客商正是看中了八步区良好的政务环境和丰富的水电资源,纷纷前来投资置业。他们投资的项目不仅有水电开发,还涉及林化、建材、矿产、冶炼、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催生了陶瓷、建材、冶炼、化工、林板等支撑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水电开发不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步实行以电代燃料,减少农村烧薪柴,有效保护林木和植被,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据有关部门测算,近几年来,八步区电炊户以年均2900户递增,每年可节约薪柴几万吨,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今,八步区丰富的水利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奔腾不息的都江梯级电站鳞次栉比;连绵起伏的青湾河新建的电站如夜明珠熠熠生辉;与广东一脉相连的三水河随流顺势筑坝建电站,孕育出两广人民共建和谐社会的结晶。临江流域星罗棋布的电站犹如满天星斗落银河,为八步人民带来光明,带来福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