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陆仕臣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往左,再往左,往后倒!”这是6月14日在骤雨初歇的灌阳县灌阳镇仁渡村,该县交通局局长王运喜在现场指挥车辆抢运石沙料修筑水毁公路的一个镜头。连日来,灌阳县干部群众在中央检查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以抗灾救灾为中心,全力以赴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曲抗击水灾的颂歌。

  王运喜告诉记者,6月12日至13日,灌阳再次遭受暴雨袭击,造成新街、灌阳、新圩、水车、文市等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损。据悉,这是该县6月份遭受的第二次洪水,共造成14万多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300公顷,倒塌房屋1340间,43条公路受损,损坏公路250多公里,冲毁桥梁8座。“仅通往仁渡村这条路就困住了附近几个村庄的2万多群众。”

  灾情发生后,灌阳县领导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指挥,并立即启动了防汛救灾预案,认真贯彻以防汛救灾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工作机制,成立了5个抗灾救灾工作组,分赴5个重灾乡镇察看、指导和慰问灾情灾民。截至6月14日,全县已安排专项救灾资金30多万元,发放大米1万多公斤,简易帐篷26顶,及被子、衣服、鞋袜和日常用品等救灾物资一批;全县各界群众慷慨解囊,纷纷向灾区人民奉献真情和爱心,已捐款50多万元及一批救灾物资。

  谈到灾后恢复生产,该县有关领导欣慰地说,县农业局组织了36名技术员分成9个工作组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一起,到灾区指导农民护理农作物及预防灾后病虫害;县种子公司想方设法紧急调运3万多公斤优质谷种送往灾区。水利部门则深入灾区,帮助农民测量、修复水渠;电力部门及时组织力量修复水毁设备和电力线路,保证灾区用电。电信部门还从桂林请来专家抢修设备和维护线路,保障通讯畅通;民政部门更是及时入村,调查了解灾情,并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

  灾后防疫工作是关系群众健康的大事,卫生部门迅速组织医务人员进驻灾区,并在受灾严重的村屯成立了临时医疗所,帮助灾民防病治病。交通部门及时帮助灾区修复水毁公路,确保救灾物资能及时运达,全县目前已修复水毁公路33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