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7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李静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邕宁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属典型性的农村型结构城区。被列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之后,城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以先进典型引路,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邕宁区结合自身实际把农民群众最迫切解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工作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挂钩。同时把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村“两委”干部述职评议的主要内容。干部与干部比,村与村比,不仅增强了村“两委”干部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还增强了群众对新农村的监督权、参与权,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城区迅速形成“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为尽快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在城区广大农村全面铺开,邕宁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周”活动。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举办干部培训班、给农民上辅导课、放电影、出板报等形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错过机遇就等于错过发展”。农民纷纷申报新农村建设项目,全城区提出试点申请的村屯(坡)共300多个,申请试点村屯人口25余万人,申请项目超过1500个。

     “要致富先修路”是当前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作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城区,如何在试点工作两年期限里改善农村交通环境,成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通坡混凝土道路政府的补助是每公里12万元,但是邕宁大部分农村道路路况差,政府的补助并不能完全满足工程费用,但邕宁区农民群众不等不靠,投资投劳,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蒲庙镇良勇村村委会主任梁成员在城区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毅然把自己多年积蓄的17万元垫支于村坡道路建设。百济乡华达村两委班子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他们经过商定,决定每名村定工干部捐资800元作为筹资的经费,华达村村民陆开富在全村新农村建设集资大会上现场捐资5万元,在柳州经商的黄政围也连夜驱车赶回并现场捐资1万元,先进典型的模范行为对农民群众起到了很好带动作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高涨,凝聚力大为增强,带动了其他村坡的建设热情。新江镇那云村那蚕坡和堂久坡之间要修一条坡道,由于人口少、路线长、路基差,村民曾经想过放弃该坡道的修建,后来在进村干部的动员下,在全城区建设新农村道路热潮的感染下,这两个坡的村民重新筹划建设道路的事宜,经过动员和宣传,群众自筹了10万元资金,工程将于6月15日动工。在积极筹集资金的同时,农民群众还自愿投工投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邕宁5个乡镇的农民共筹集到资金800多万元,所有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将在7月1日前全部动工,为邕宁的新农村建设掀起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