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9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黄国慧 黄展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7年,是邕宁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第二年从年初开始,邕宁区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进程。

  村民热情建设


     5月28日,天气阴沉闷热。那楼镇屯了村雁塔坡的村民在村支书黄武宁的带领下,挥汗如雨地劳作,终于把60多米的路面铺上水泥,完成了整条通屯公路的项目。

     6月5日,蒲庙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联团村像过年般热闹。当天,这里有两条新农村道路开工建设——联团村那严至其村坡道、联团村道至墩坛至那福坡道。

     6月7日,经过农民自己筹措,百济乡红星村5条通屯道路的建设资金到位49.63万元,完成任务的97.3%,道路建设即将开工……

     邕宁区新农村建设试点让村民看到了大力发展生产的希望和改善生活环境的机会。“只有修路,才有出路”,“路通、财通、样样通”——特别是对兴修通村通屯水泥路,村民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今年作为试点实施的最后一年,邕宁区各村各屯的村民更是铆足了劲,把大量的劳力、物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大会战当中,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筹集新农村道路项目建设资金,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建设家园中去。

     那楼镇今年批准列入新农村道路建设计划46条坡道,农民群众自筹到位资金268.6万元,没有一条放弃建设机会;另有8条坡道群众自愿要求列入今年的建设计划,从而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通屯道路大建设热潮。

  干部下乡帮扶


     邕宁区新农村建设不仅燃起了农民的建设热情,也调动了该城区党委、政府各部门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5月28日,邕宁区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大会战的通知》,要求从2007年5月1日起至12月30日止,在全城区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发动、大落实、大建设”活动。

     该城区党委、政府将新农村项目包干到全城区部门干部、驻村指导员和乡镇干部,明确工作任务,公示项目进度和完成时间,形成党委政府和城区部门、各乡镇齐抓共管,人人有新农村项目建设任务的局面。

     在城区主要领导的带动下,该城区四家班子、各部门、乡镇领导干部、驻村指导员纷纷进坡开展大宣传、大发动,并慷慨解囊捐款,为掀起建设热潮“添柴加火”:

     6月12日,邕宁区法院将5000元现金交给新江镇汉林村;6月初,邕宁区政协干部为自己的联系点捐资2800元;百济乡红星村那垌坡乡村医生黄荣久捐出5000元,后又向红星村的5条通屯道路捐资500元;城区妇联主席李金玉得知联系点百济乡桥学村集资资金不足,立即为该村捐资3000元……

     实际上,为推进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年伊始,该城区就号召邕宁区邕宁籍干部利用双休日或回乡过年的机会抓住农闲季节和外出人员回家过节的有利时机,发动父老乡亲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家乡生产发展、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作出积极贡献,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邕宁区邕宁籍干部共组织面上宣传50户以上试点村屯数57个,召开群众座谈会150多次、村“两委”干部座谈会80次、村坡代表和党员骨干会30次,召开外出工作、经商人员会议25次。干部带头捐出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8万元,发动群众集资达110万元。

  干群奋力冲刺


     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结束还有半年,时间紧、任务重,邕宁区鼓足干劲,向最后胜利冲刺。

     据悉,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给邕宁区2006年、2007年新农村计划建设项目共680项,投资20961.744万元。其中,农村道路计划建设323条(村道45条、坡道278条),总长924.4公里,投资16420.2万元。截至2007年6月7日,全城区已开工新农村建设项目397项,完工305项,累计到位资金12191.39万元,完成投资10178.53万元。

     为了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邕宁区还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抓紧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基础上,派遣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对新农村指导员及各村支书、主任等进行培训,使更多“监管员”负起监管责任;深入实行“五个一会审”制度——即项目资金拨付采取集中会审制度,由城区新农办牵头,组织交通、财政、审计等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集中到新农办,对各乡镇及施工队申请拨付工程款的坡道项目进行统一会审,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坚持做到每周进行一次会审、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采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手续、一次性审批完毕,以畅通各个环节,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