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邦庆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从北海市中心驱车约10分钟,便到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花卉苗木专业村——海城区驿马村,呈现眼前的是一个个充满绿色的院子散落在四周。走近这些农家院落,屋前花红果绿,郁郁葱葱;屋后鸡鸭成群,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该区引导群众围绕庭院做文章,唱活兴村富民戏的一个典型。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城市建设跨跃式发展,海城区北郊农村耕地面积锐减,失去了大部分赖以生存的土地城市边缘农民,充分发挥庭院及其周围空闲地,开始小规模饲养鸡、鸭、鹌鹑和种植花卉、盆景。高德镇的冯绵延就是当初的弄潮者之一,他利用自家庭院,培育花卉、盆景,建造水池养殖美国牛蛙等,发展立体种养业,每年净收入超万元,成为全镇致富的佼佼者。

  为了进一步引导村民做大做强庭院经济,海城区制订了《海城区农村庭院经济五年发展计划》,步步推进庭院经济建设,每年还拨出专款重点扶持,多次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农科院,广东等地以及法国、以色列等国农业专家、教授来上课,并到现场为农民讲解种养技术、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近两年来,该区共举办各类庭院经济种养技术培训班280期,受训农民达4.28万多人次,发放各种技术、信息资料4万多份,技术咨询1.59万多人次,农民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该区还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如竹丝鸡、泰国虎纹青蛙、美国牛蛙、珍珠香桃、甜杨桃等,探索出了养猪-沼气-种菜、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种植、蒸酒-养殖-沼气-种植、园艺盆景-养殖珍稀禽畜等多种庭院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走上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路子,并不断由庭院扩展到四旁开发、大田开发的转变,初步实现以户带村连镇,推动本地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规模化发展态势。目前在海城区众多农村,一个小院子就是一个小种植园、就是一个观光园。有些农户的庭院经济越种越有特色,成了城里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驿马村“养猪大王”叶兰,几年前就利用屋旁闲置的房屋蒸酒,酒糟养猪,建设沼气池用猪粪发酵产生能源蒸酒,剩余废物作肥料种果树、种菜,发展立体农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据统计,该区2006年庭院经济收入超过5000万元,占农、林、牧业总值的30%强。预计今年该区庭院经济收入可达6000万元以上,平均每户超5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