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县在贯彻落实去年6月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中,切合田东实际,突出田东特色,深化内涵,创新载体,实施以“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培育骨干农民”为载体的先锋工程,推动了各项长效机制的落实,推进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促进了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了31.81亿元,为2002年的1.5倍,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04亿元、17.29亿元、23.92亿元,均为2002年的3倍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505元,当年净增392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1元,当年净增2097元。今年第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2904万元,同比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296万元,同比增长100.6%;财政收入完成14083万元,同比增长30.3%;农民现金收入1371元,同比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98万元,同比增长10.9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760元,同比增长24.4%。
一项工程成功的背后,肯定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保障。田东县一是构建大培训格局,切实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利用“五级”阵地进行逐级培训,充分利用乡镇村党校、职校、农技校、基地、中心农户的优势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村组干部、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进行培训;整合部门行业力量进行分类培训,组织农口、政法、科技、民政、计生等12个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对农业技术员、农家课堂教员、民事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和公益活动协调员进行专业对口分类培训;支持鼓励“农家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利用电教网络进行远程培训。二是健全大服务体系,多方帮扶先锋工程建设。通过领导挂点直接服务,明确部门包村结对服务,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服务,完善“下山进城入谷”机制优化服务,设立党员互助基金帮扶服务。三是完善大联动模式,促进工程建设与各项工作融合共进。主要做到部门联动、工作联动、上下联动的“三联动”。四是采取大覆盖措施,扩大先锋工程辐射面和影响力。成立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委员会、流动党支部,建立健全《田东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五是强化大投入保障,为先锋工程强筋壮骨。一年来,该县共投入专项资金6136万元,用于农村的基础建设,许多村屯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村级组织和党员、村干部也因此壮了腰、硬了气,抓党建促发展的信心得到了增强,为民谋利的威信得到了提高。
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和培育骨干农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三者互为条件,互相链接,既辐射又聚合,从而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的统一整体和工作链条。在实施过程中,该县按照“第一年入门、第二年成熟、第三年精干”的要求,提出了“十百千万”的创建目标,即打造10个核心村、100个核心屯、建设1000户中心农户、培育10000名骨干农民。并根据核心村屯、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的标准要求,每年评出全县“十佳核心村屯”、“十佳中心农户”和“十佳骨干农民”,由县委进行表彰奖励。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的实践,“核心村屯”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班(培训班)、一村一片(骨干群体)、一村一会(协会)”。“中心农户”实现了“一户一技、一户一堂、一户一业、一户一群”,发挥了“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骨干农民”成为了开拓致富和双带能力突出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各项建设的“排头兵”。该县打造的49个核心村屯的集体经济收入大大高于一般村屯,每个村平均达22067元,比2005年的16150元高5617元,最高的村达到40万元。建设的493户中心农户和培育的2838名骨干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一般党员、农民群众30%以上。
县级核心屯内榄屯,经过村屯群众和各方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的共同打造,目前该村家家户户均建起三楼以上楼房,摩托车、冰箱、电视、微波炉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实现了建筑美化、道路硬化、干道亮化、精神文化新景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打造核心屯,我们的产业规模大了,农民增收多了,观念转变了,生活理念向城镇化发展了。”该屯小组组长欧阳明辉谈到内榄屯的变化时,道出了缘由。
通过实施先锋工程,不仅从多层次、多角度为田东找到了党建工作发展的新突破口,而且成功探索了一条合县情、顺民心的富民强县发展新路子,广泛调动了各方力量投入到建设中国民族地区强县中来,初步取得了“一个新、两促进、四增强”的效果。 “一个新”:开创了党建新局面。实施先锋工程,给农村带来了变化,打造了一批核心村屯,辐射带动并发展壮大了一批中心农户,培育了一批骨干农民,构筑了坚强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党建工作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两促进”:一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县形成甘蔗、芒果、山茶油、蔬菜、香蕉、香米、速生桉、竹子等八大农业基地,煤炭、石化、造纸、水泥、制糖、电力等六大支柱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民致富路子越走越宽阔。二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由于核心村屯的成功打造,中心农户的迅速崛起,骨干农民的不断成长,给田东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成功打造了小僚、合务、百琴、杏花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农村。 “四增强”:一是领导班子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之间你追我赶,党员之间比先进、比贡献、比团结,班子威信大大增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党员“双带”能力增强。先锋工程的扎实开展,使广大党员的“双带”能力不断增强,涌现了何才柒、韦业捌、黄立杰、陆文壮、刘承晚等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党员。三是农民致富能力增强。通过大力开展培训活动,党员、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黄应弟、文照明等一批新型农民,助推新农村建设。四是转移就业能力增强。通过下山进城入谷工程的深入开展,特别是由于流动党员、流动党支部、外出务工创业者协会充分发挥了作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盲目性向有组织性转移、从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从低薪型向高薪型转变、从一般打工仔向企业中层管理者转变,成功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外出务工人员。全县已成功转移劳动力12万余人。
实践证明,以“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培育骨干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是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方式,是“八桂先锋行”活动在农村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的有效载体。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