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3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黄建文 谢胜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面对新一轮北部湾经济发展新机遇的到来,玉林市玉州区全力抢抓机遇,力促经济大发展。近日,记者走进该区采访,强烈地感受到了这里积极开发、全力发展的氛围。

  玉州区是玉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拥有57万人口、454平方公里面积的县级区。2004年至2006年,连续3年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虽然过去取得佳绩,但玉州人没有自我陶醉,而是继续争当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玉州区大力做好经济开发这篇新文章。该区四家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更新观念,端正作风,同时强化干部培训工作。去年以来该区围绕培养“工业型、经济型”干部的目标,邀请自治区、市有关部门的专家、业务骨干,采取理论学习、考察、调研有机结合的方式,对干部进行了经济发展能力轮训,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提供人才保障,使全区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该区统一思想,围绕“工贸强区”思路,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营造投资环境促招商、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加快开发建设。

  在工业上,该区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今年财政预算投入30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财政投入为历年最大。同时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行工业园区建设,该区着力建设的岭塘、城西、坡塘、仁厚、康澳等五个工业园区目前建设正鏖,已有65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26家为今年新签约入园,计划投资11.7亿元。1至4月,该区新建成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进驻园区并已投产的嘉祥机械等三家企业完成产值1.03亿元。除区建工业园区外,全区9个镇(街道)均建立工业集中区,尤其注重在出海通道玉公公路沿线构建工业走廊,打造临海经济。目前全区已形成机械、服装皮革、建材、健康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产业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在城镇建设上,该区树立市区一体化的意识,全力配合玉林市推进玉林城区的建设,城区旧城改造与江南、城东等新区开发同步推进。去年至今,该区在建的超1亿元的城建商贸项目有12个,目前玉林城区面积已拓展到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多万人。玉州区借助玉林市已成为桂东南规模最大、产业承载能力强、商贸繁荣的中心辐射城市的优势,积极培育和壮大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粮油批发市场、果蔬批发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物流网络遍布全国,使玉林成为辐射粤、琼、桂、港、澳五省(区)乃至东南亚的商贸重地,注册工商户达3万多户,从事现代服务业人员逾10万人,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以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玉州区正掀起新的开发热潮。该区出台一系列优惠办法,如税收优惠、能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培训农民工、确保用电用工等吸引投资商;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招商引资,今年组织10多支精干的招商队到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邀请广西区内外的重要客商前来实地考察,效果明显。今年第一季度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20.23亿元,其中广西区外项目10个,总投资18.6亿元。该区还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去年至今,该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企业40多家,总投资超42亿元,到位资金逾25亿元,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1万多人。该区还充分利用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位于该区的优势,积极推进桂台合作,目前位于试验区核心区的玉州区金谷花卉基地已建成面积670亩,入园企业30多家,基础设施已日臻完善,今年,兰花、玫瑰等花卉产品已开始返销台湾。

  该区还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促外贸出口。该区为申办进出口权的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外向型企业的用电、用水、用工、用地等困难,帮助外贸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年第一季度,该区出口总额1542万美元,同比增长18.98%,猪皮革及其制品出口、芒编工艺品、针纺织服装、化工等四大重点出口产业出口份额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0%以上,畅销东南亚和欧洲、北美洲。广西最大的皮革基地富英制革有限公司在该区的全力支持下,引进国外一流设备,建立一支包括多名博士、硕士在内的50多人的科研队伍,每年顺利进行10多项重大技术攻关,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生产,使其产品供不应求,产品95%以上出口到泰国、印尼、意大利、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出口创汇1046万美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