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3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何传明 王 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月16日,钦州市钦南区港口经营管理传出喜讯:接管经营仅1个月的沙井港吞吐量达到1.1万吨,停产将近1年的码头重新焕发活力,为该区增创区域发展优势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钦南区沙井港1989年建成,年设计吞吐能力30万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里曾经是广西货物中转和对外边境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但由于对外边境贸易萎缩等诸多原因,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港口的发展陷入低谷。本世纪初这个港口的经营曾有所回升,但终是后继乏力,到去年6月全面停止了经营,昔日繁忙的港口变成了市民的“钓鱼台”。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的加快,使地处钦州市沿海的钦南区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抓住发展新机遇,增创发展新优势,钦南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请求钦州市委、市政府把沙井港两个码头、康熙港等沿海中小港口群的开发建设管理权下放。市委、市政府对钦南区的发展思路和举措高度肯定,并于今年3月中旬正式把沙井港等沿海中小港口管理权下放到钦南区。

  钦南区对恢复沙井港的生产经营充满信心,并广泛吸取周边及外地港口建设的成功经验,成立了港口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和投资责任有限公司,负责港口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扩大港口建设投融资平台。先后检修了制约港口发展的危桥,并通过协调海关等有关部门,积极联系货源,使港口于4月中旬正常投入生产。

  沙井港区是钦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港口和港区的发展有助于钦州“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三大目标的建设。借沙井港重新焕发活力之机,钦南区正大力推进辖区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以服务于钦州港区和钦州城区为目标,加快了对沙井港、康熙港和东场港区等岸线及码头的规划定位,其中沙井港定位为进出口及货物中转码头。目前,这个港运转有序,生机勃发,成为钢材、矿砂等货物中转的重要港口。昔日的“钓鱼台”如今成了“聚宝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