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航母”驶向世界
今年一季度,藤县钛白粉产量达到1.7万吨,产销两旺,其中1万吨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同比增长12%。藤县钛白粉正以积极的态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钛白粉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工业以及搪瓷、橡胶、油墨和纺织、化纤、化妆品等行业。其中高级纸张涂料层、汽车喷漆涂料、建筑业用涂料等涂料工业为钛白粉第一大用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藤县开发钛白粉具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钛铁矿产资源丰富,经探明全县钛矿贮藏量达2000万吨,储量大,品位高,含钛量在48%~53%之间,目前全县年开采量约10万吨,属于保护性开采,生产钛白粉的原料钛矿超过一半是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进口。
去年,随着藤县金茂钛白有限公司新厂和华南钛合金合成公司的建成投产,藤县目前有钛白粉生产和加工企业6家,正在建设的钛白粉厂3家,年生产、加工钛白粉约7万吨,占全国钛白粉生产总量的十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钛白之都”。
藤县金茂钛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黎承建概括:“如果藤县钛白粉价格稍有波动,就能影响全国钛白行业的生产。”
目前,藤县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涂料钛白粉、陶瓷钛白粉和搪瓷钛白粉,产品销往广东、福建、天津、北京、大连等10多个国内省市,并出口美国、西班牙、荷兰、古巴、日本、东南亚及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6家钛品企业共生产钛白粉7万吨,约占全国钛白粉产量的十分之一,工业产值7.7亿元,约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0%,实现税金3220万元,约占全县工业税收的62%,去年6家钛白企业共计盈利1512万元。金茂钛白有限公司、雅照钛白有限公司成为县内首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金茂去年生产钛白粉2.2万吨,产值1.8亿元。其他厂家年生产钛白粉能力也接近1万吨。钛白产业正成为藤县的工业支柱。
藤县富华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春说:“这几年去了高明、韶关、钦州等不少地方考察选址建厂,最后还是回到藤县投资,主要就是因为藤县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钛白市场,有品牌,在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
引发“榕树”效应
这几年来,藤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钛白产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了富吉、平政两个钛白工业集中区,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对集中区进行平整土地、铺设给排水管、建供电线路、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中区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同时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强化环境在招商引资中的优势,并成功招商引资,目前已经有钛白、硫酸、氧化铁等6家企业落户这两个集中区。
藤县还特别注重对钛白产业的整体规划。首先是引导现有的钛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如金茂钛白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进行技术改造,上马了国内最大的146立方米酸解反应锅、56立方米的真空结晶罐等,建成了1万吨的新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如今又进行新厂建设,今年8月可竣工投入使用,届时,金茂厂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万吨规模。
像金茂厂一样,富华、佳源、雅照、藤钛这4家钛白老企业也都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使藤县的钛白粉年产量达到7万吨,成为藤县的支柱产业。
其次,把钛白产业及其上下游产品加工业做成全国最大的产业链,这是藤县的立足点。做大做强钛白产业的同时,延长产业链,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工业亮点,也是打造钛白“航母”,搏击国际市场风浪的出路。现在,硫酸、锰业、亚铁等四家与钛白相关产业的化工厂落户藤县,一条完整的钛白产业链条初露端倪。
藤县还通过钛白粉经销商,引导他们来投资,再经过经销商介绍其他客商进来,不断壮大钛白产业。
前年,藤县的钛白粉加工企业为5家,年生产钛白粉不到5万吨,去年,加工钛白粉的企业发展到6家,年生产钛白粉约7万吨。
金茂钛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珍文说,生产钛白粉产生的副产品本身就会增加许多附加值,因此有很多外商希望到藤县投资,早在一年前已经有投资商和他们签订了投资合约。
事实也是如此,随着以上游产品硫酸,下游产品氧化铁、硫酸锰为辅助的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并通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集聚发展优势企业,形成了“一木连千枝”的“榕树效应”。而这一“榕树效应”,缔造了藤县钛白“航母”,使它具备了抵抗国际市场风浪的能力。
期望突破瓶颈
虽然藤县的钛白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产品科技含量低和钛矿原料不足等不利因素。
目前,藤县生产的钛白粉都属中低档新产品,市场奇缺的高科技产品金红石型钛白粉还没有生产,采用的生产工艺也是国家限制发展的,国家提倡的氯化法生产工艺却因为技术问题一直没有上马,这大大制约了产能比的提高和钛白产业的发展。
藤县虽然钛矿贮藏量丰富,但是经过30多年的开发,资源开采量也相当大,如今储藏在地表、容易开采的钛矿基本没有了,有的只是储藏在地下深层的,开发难,污染大。
像藤县一样,我国其他地方的钛矿消耗也比较大。一些新兴的钛矿产地,如云南、四川等地,为了保护旅游和生态资源,近年也调整了矿业政策,鼓励向深加工方向发展,限制以粗矿形式直接出省。因为缺乏钛矿,钛矿的价格一路上扬,如今品质低下的钛矿价位已涨至每吨1400~1700元,品质好点的钛矿每吨已达2100元,如此高的价位,一些企业已很难再支撑。
目前,我国的钛原料约有一半要从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国家进口,这种把柄握在别人手里的日子是不好过的。专家预言,如果这样的局面无根本性的改变,两三年之后,钛白企业可能出现“无米可炊”的窘境。
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
藤县钛白产业发展成如今的规模,尚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启示一:要重视对一个产业的规划定位。“眼光决定高度”,根据本地区、国内、国际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规划,这样可以给产品一个定位,给企业一个目标,避免重复投资、盲目投资和无序投资的出现。藤县生产钛白粉已经有了38年的历史,至2000年,藤县钛白粉的年生产能力还不到7000吨,之后,藤县对钛白粉的生产进行了定位,以中国钛白之都的高度定位未来生产方向,一方面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开发新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藤县已无愧为“中国钛白之都”的称号。
启示二:拉长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市场,如果里面汇集了人们需要的大部分或者全部的产品,产生超市效应,供销都可以找到各自的对象,获得最大的方便,那么就会形成循环经济圈,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时间和成本,减少生产、销售、运输等生产环节带来的麻烦。在藤县钛白工业小区,不管是硫酸等钛白的上游产品,还是氧化铁等下游产品,目前都有相关的企业,钛白经济圈初步形成,这不仅方便了产销,同时也有利于废气、废酸、废渣的综合利用和治理,减少成本。
启示三:加强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技术的原因,藤县目前采用的仍然是硫酸法工艺,这是落后、成本高、效益低、附加值低的生产工艺,国家目前开始限制这样的生产工艺。因此要及时引进国家大力提倡的、正在推广的氯化法生产工艺。用氯化法可以将钛矿生产成四氯化钛,再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制取海绵钛。海绵钛是各种成型钛材的上游产品,主要用于国防军工、化工和体育领域,也能以四氯化钛为原料生产钛白粉。由于海绵钛需求迅速增长,导致其上游产品四氯化钛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从2002年的7000元人民币/吨,持续增长到目前的1.9万元人民币/吨,且年度定额在一季度末已销空,仍然极度紧缺。去年8月底以来,华东市场钛白粉价格反转向上,其中钛白粉价格从8月下旬的17875元/吨上升至9月以来的18217元/吨。可见,氯化法更具发展优势。
启示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开采钛铁矿的流程,决定了因冲洗而产生的泥浆浊水会对下游农田水利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开采钛铁矿还会导致山体崩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因此要依规办事、依法科学开采。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厂家,要处理好“三废”(废酸、废渣、废气)排放问题,做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提高效益。钛白粉产业走节约资源、合理有效开发资源、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鹿寨县:石路村上榜全国亿元村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镇亿元村名单,鹿寨县鹿寨镇石路村榜上有名。 【详细】
恭城:科技创新引来火龙果落户“冷”地
热带作物的火龙果,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种植成功,近千亩的龙虎乡火龙果种植,成为桂林市最大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如此成效,这得益于该县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视与培养。近年来,该县对人才通过集中培训和送高校深造等 【详细】
天峨:美丽花海带动乡村游
6月19日,在天峨县川洞河燕子湖景区,一大片的格桑花、硫华菊、百日菊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体验乡村风情。花海游人、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据了解,川洞河燕子湖景 【详细】
恭城土蜂蜜“香飘”海外
“喂,是桂林恭城的潘总吗,我们香港桂林同乡会吃了你们恭城土蜂蜜,感觉挺不错的,同乡会让我转达大家心愿,感谢桂林市委统战部与恭城县委统站部牵线搭桥,更感谢恭城提供这么好土蜂蜜”。日前,家住 【详细】
融安:技能培训助就业
6月22日,在融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融康社区,叉车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叉车技能培训。近日,融安县举办叉车司机培训班,主要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示范操作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