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2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 梁标文 叶佐添 黄维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钟山讯  “科技扶贫进农家,夫种桑来妻养蚕。家中蚕宝白花花,大钱小钱尽你花。”这是近日钟山县凤翔镇唐月自然村种桑大户杨大嫂挑着一担白花花蚕茧到镇桑蚕协会销售时编的一段顺口溜。近年来,钟山县搭乘“东桑西移”高速农民增收列车,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桑蚕业,全县桑园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今年新增桑园种植面积4000亩,为农民编织经济增收网,按照目前国际国内蚕茧市场价格计算,预计每亩桑园可实现经济收入3500元至5000元,桑蚕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有力的资金支持。

  该县在发展桑蚕业中,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桑蚕协会为载体,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走“科技互动、公司拉动、协会带动、基地舞动”四个驱动增收工程的桑蚕业发展路子,促进桑蚕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技互动工程。该县农业局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为切入点,转变干部作风,组织引导技术员深入村寨和田间地头,实行桑蚕实用技术蹲点培训的方式方法,即技术员吃住在农村,技术指导在生产一线,手把手地把在种桑养蚕中遇到的消毒、幼蚕保健、桑苗田间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传授给农民。据统计,今年1至4月底,该县就举办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60期,发放技术资料4000多份,培训农民3000人次,有效地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科技技术含金量。

  ——公司拉动工程。该县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浙江籍客商投资1500万元在羊头镇建立钟山县双寅制丝有限公司,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羊头镇建立200亩桑蚕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聘请桑蚕业风声水起的凤翔镇桑蚕协会技术骨干为常年技术顾问,为当地种桑养蚕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服务,促进该镇农民发展桑园面积700多亩。同时,该县各乡镇政府通过牵线搭桥作用,与加工蚕茧企业签订保价回收合同,解除了农民生产容易销售难瓶颈问题和后顾之忧,以此辐射带动全县桑园面积、发种量和蚕茧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协会带动工程。该县在原来成立凤翔、石龙等乡镇桑蚕协会的基础上,从资金、物质等方面给予扶持,重点在清塘、钟山、羊头三个乡镇组建成立新的桑蚕协会,桑蚕协会按照“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现金兑现”的原则,统一收购蚕茧,并从市场价格上给予保证,实现好、维护好、保护好农民群众发展种桑养蚕的切身利益,辐射带动了所在乡镇农民发展种桑养蚕业,其中清塘镇今年就发展桑蚕种植面积超千亩,实现了当地种桑养蚕业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家有蚕宝宝,手中有钱发。”已经成为农民们的一句口头禅。

  ——基地舞动工程。该县坚持走“基地舞动”的原则,在凤翔、石龙两个乡镇建立千亩以上的桑蚕种植基地,并建立小蚕供育室,组织引导其它乡镇种桑养蚕“新手”到基地参观学习,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增信心,鼓起劲,以基地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种桑养蚕,其中象州县潘姓客商通过免费供应桑苗、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一条龙服务,在公安镇双元村就建立500亩的桑蚕种植基地,起到了“规模强农”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效果。
 
   (供稿:中共钟山县委宣传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