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3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吴丽梅 韦立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浦北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区位优势,优化环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县域特色品牌,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4月份,该县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4.29亿元,同比增长32.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14亿元,增长38.06%,提供税金2150万元,同比增长16.35%,实现出口交货值2.47亿元,增长37.78%,全县各项存款余额29.69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37元,同比增长8.24%。

  创品牌 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在农业发展上,该县依据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南北公路沿线一带三区和8个重点工业镇以及北部六万山区特有的自然优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以创建品牌农业,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目前,“通天牌”香蕉、“劲丰牌”荔枝、“碧水牌”龙眼、“绿万山牌 ”八角等30多个农产品品牌,已大大提升浦北特色农业的知名度,也大大地促进了浦北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了香蕉、荔枝(龙眼)、八角、甘蔗、蚕桑、竹子、速生桉、畜禽、罗非鱼养殖等10大商品生产基地。特别是该县实施种草养畜养鱼,重点培育了官垌鱼、罗非鱼、郎德鹅、二元杂交猪、罗非鱼、奶水牛等特色品种,水产畜牧业优势产品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建成养殖小区33个,形成五大养殖小区,产值逾6亿元,全县畜牧水产业连续16年保持增长。

  强支柱 扩大县域工业规模

   在工业上,该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的加工型工业企业,培育壮大了世彪药业有限公司、广西浦北桂合缫丝厂、浦北龙门编织城、浦北食品有限公司、金和制糖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了产业链。加快改造和提升了制糖、建材、蚕丝、制药、编织、烟花爆竹、矿业等七大支柱产业,全面提升全县工业整体水平。通过加大对企业技改投入,使原浦北县铅锌矿炼矿能力,由过去的日炼矿150吨扩至 300吨;浦北金和制糖有限公司在2005-2006年先后投入48000多万元进行技改,由原日榨蔗 2000吨变成日榨蔗 2500 吨;浦北桂合缫丝厂去年投资1500多万元扩大生产又新上马10条生产线,总生产线达到了15条,年生产总产值超千万。工业技改不仅扩大了工业企业的规模,也大大增强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今年1-4月,全县工业总产值 14.29亿元,同比增长32.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14亿元,增长38.06%,提供税金2150万元,同比增长16.35%,实现出口交货值2.47亿元,增长37.78%。据不完全统计,该县工业企业提供税收约占全县财政收入的 56.31 %。矿产业正成为该县工业发展新亮点,今年1-4月,该县矿产业实现产值2975万元,上交税金4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9.68%和326.5%。

  大招商 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

  在做好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该县通过创建新的载体,打造经济新亮点,去年在县城郊区创建了县级工业园区,今年2月5日在广东东莞市成立了招商办事处。创建新的载体后,该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充实新载体内容,寻求壮大县域经济的新途径。该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广揽客商。今年4月2日,该县县委书记亲自率领招商团赴浙江,开展招商活动,受到了浙江省天翔集团和浙江省诸暨市爱荣针织有限公司的关注,两企业分别与浦北签订了合作意向,意向总投资达7350万元。全县各镇领导也纷纷出门招商,寨圩镇引进了投资900万元的烨鸿夹板厂,北通镇引进了投资980万元的恒丰编织厂。至今年4月止,全县共引进项目36个,计划总总投资2.4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3亿元,同比增长12.7 %。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