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3日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卢广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容县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完成生产总值8.16亿元,同比增长8.7%;财政收入7651万元,同比增长34.3%。

  突出县域特色 推进农业产业化

  该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注重突出县域特色,加大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开发力度,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做强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该县重点发展沙田柚、荔枝、兰花、霞烟(三黄)鸡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产品,围绕粮食、水果、蔬菜、桑蚕、经济林、畜禽等特色产业,结合龙头建基地。目前,全县已建立了4万亩八角示范基地、5万亩沙田柚示范基地、300亩兰花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开拓市场,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一镇一品”、“数镇一业”,推动了“一品带动一片,一业带动一乡”的可喜效应。容西乡祖立村立垌屯兰花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兰花,全屯72户425人,去年人均种兰花收入4000多元。

  集聚资源优势 推进工业园区化

  该县在发展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起点规划设计园区,大投入完善设施建设,强服务优化投资环境,抓特色形成产业集聚,以园区带动经济繁荣。聘请广西工业设计院对开发区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分别规划建设了电子科技园、机械工业园、林产工业园、健康产业园、服装针织工业园等,其中把开发区内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规划建设为“容县东部转移产业电子科技园”。到目前,投入资金9330万元,平整了1000亩土地,建设了2公里园区道路,铺(架)设了1公里排水管道和0.95公里的供电线路。园区已投入各类资金1.7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今年在建厂房12万平方米以上。去年到今年3月,落户开发区的企业就有44家,计划投资13.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1亿元,税收1.15亿元,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转移农村劳力 推进乡村城镇化

  该县构筑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发展农村经济新模式,不断完善城区建设发展规划,有重点地拓展城区范围,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鼓励农民和社会经济能人在商住小区投资建商品房,推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商贸铺面第三产业的建设,全县先后投入8亿多元用于小城镇建设,15个乡镇分别建起农贸市场。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进入小城镇购地建房、落户安家、经商办企业的农民达10万多人。同时还鼓励投资老板把工厂办到镇村门口,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在自家门前给老板打工挣钱,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大大提升。今年1月至3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亿元,增长12.6%。

  拉近市场距离  推进网络信息化

  该县把网络信息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1亿多元,先后建起了电子信息馆46个,村电子信息站221个,信息墙386个,还依托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建设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开办“农民网络技术学校”,实行“学校+网络+农户”模式,大规模、多层次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有6万多农民掌握了用电脑上宽带等实用技术。松山镇沙田村农民夏延良,培育沙田柚、番石榴等苗木,出现了园中培育、网上销售的喜人景象,苗木销往南宁、桂林、梧州、广东等地。他高兴地说:“想不到这鼠标轻轻一点,我的苗木就进入市场了,市场都‘搬’到家门口来了。”到目前,全县3600多户农户和农业企业从网上推销肉猪、仔猪、活鸡、鸡苗、兰花、松香、桂皮、八角等产品,今年1月至3月,农产品网上成交额达1.5亿多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