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19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苏少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港北区县域经济发展评比综合分值排在广西88个县域单位的第9名。其中,GDP、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5.7%和47.1%,两项增速均排全区第3名。今年一季度,该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记者在5月8日港北区召开的全区干部大会上获悉的。

  港北区委书记宁德林说,港北区县域经济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主要得益于非公经济的拉动。目前,该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87.3%,上缴税金对财政的贡献率达89%,非公有制经济挑起了该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梁。

  港北区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整合全区资源和力量,推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2005年以来,该区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有利机遇,致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扩建、升格建设和维修公路100多条共600多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投资3000多万元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西苑工业集中区和占地700多亩的根竹工业集中区,市江南工业园、西苑工业集中区和根竹工业集中区已成为非公企业入驻港北的良好平台。两年来,投资1.2亿元的广西凯圣生物燃料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芭田生态有限公司等100个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港北工业园区。仅今年以来,就有58个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落户港北,计划总投资额170亿元。

  港北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非公经济,并不断创新和强化服务功能,为非公经济准入实行“一顶帽子”管理、“一个本子”收费的办法,采取措施全面杜绝政出多门和“三乱”现象发生,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该区四家班子领导长期挂靠企业,与非公企业结对帮扶,从非公企业落户立项、办证、征地、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质量管理,实行一条龙的跟踪服务,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创新机制,创优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同时,从政治上关心非公企业业主,鼓励私营企业主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目前该区有40多名非公企业业主、员工被选为港北区、市、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良好的投资环境使非公经济人士在港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投资意愿不断增强。贵港市群星电缆有限公司的前身贵港电缆厂,由于管理不善、缺乏经营资金,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该区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引导企业改制,给予他们免税扶持,重新搞活企业。改制当年,企业实现产值3000万元。去年,公司产值达8000万元,同比增长166%,“群星”牌电缆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贵港市中大发展有限公司于2003年投资2000万元入驻港北,建设占地200亩的贵港市中草药材批发市场。2005年,该公司又投资2500万元开发建设华隆房地产项目。2006年,公司再投资2000万元,在市江南工业园建成一个年产铝型材6000吨、年产值达1.5亿元、年创税750万元规模的华联铝型材厂,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成为港北区纳税大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